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熱!熱!熱!”自6月以來,我國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大家直呼“熱度爆表堪比三伏”。而這樣的熱度還在持續中,7月11日,我國正式入伏,從常年來看,“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期。
今年以來,我國極端高溫天氣頻發,很多人說是厄爾尼諾開始“發威”了,真是這樣嗎?
影響因子復雜,全球變暖是“主謀”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熱帶太平洋地區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
所謂厄爾尼諾,指的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東部和中部表層海水,每隔幾年出現異常升溫的周期性氣候現象。其平均每兩到七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到12個月。
“這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模式,但它發生在被人類活動改變的氣候背景下。”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告訴記者,目前,雖然全球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但近期北方高溫的影響因子復雜,不能簡單歸咎為厄爾尼諾的影響。
從極端溫度的統計結果來看,以往的厄爾尼諾年北京沒有明顯的高溫異常,比如之前的1982/83年、1997/98年、2015/16年都是厄爾尼諾年,但北京這些年份的6月份極端高溫,也就是35°C以上的天氣接近正常。
高輝舉例說,比如去年6月中下旬,北方地區高溫其實更為極端,但去年是“拉尼娜”年份;同時,已有的科研成果也表明,初夏北方高溫更容易受北大西洋海溫以及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影響。
“不過,厄爾尼諾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球氣候。”高輝表示,如果厄爾尼諾的強度不斷發展增強,那么它在今年、明年創造最暖氣溫紀錄的概率會增加。
近期北方高溫,三大成因所致
針對近期北方高溫事件,高輝表示,厄爾尼諾只是我國氣候異常事件影響因素中的一部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并非主要原因,是和其他因子協同影響的。
“近期北方高溫主要有三個原因。”高輝解釋道:一是,華北高溫主要在華北雨季前,為干熱型高溫;二是,氣候變暖、人類活動等多因素,導致華北高溫日數顯著增多;三是,厄爾尼諾快速發展和中高緯度地區海溫協同影響。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我國氣候年際變化最主要的影響因子之一。高輝稱,國家氣候中心進行預測時,不會把厄爾尼諾或者拉尼娜當作唯一的參考因子,而是綜合考慮多個因子共同影響。
面對正在發展的厄爾尼諾,未來一段時期,極端天氣是否會更加頻繁?高輝表示,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通常會在冬季達到峰值,因此,可能會對今年冬季及明年的氣候產生影響。“現在還難以預料厄爾尼諾在冬季時候,其峰值強度能達到多強。”
未來,南方或將氣溫偏高、干旱
據統計,今年夏季以來,全國平均氣溫16.2°C,較常年同期偏高0.2°C。氣溫大致呈西低東高分布,北京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云南、貴州均為第2高。華北、黃淮、西南、華南部分地區高溫極端性強,全國有372個國家級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極端事件監測標準。尤其是6月21日—7月9日,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華北、黃淮地區高溫極端性強,北京湯河口、天津大港、山東沾化等26個國家站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197個國家站超過40°C。
“近期,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并快速增暖。”高輝表示,根據國家氣候中心多模式預測,預計后期,暖海溫異常仍將持續發展加強,并將形成一次至少中等強度的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
中部型和東部型的厄爾尼諾事件,對我國南方地區的降水或氣溫的影響不同。高輝介紹,中部型的厄爾尼諾事件會使南方降水偏多,東部型的厄爾尼諾事件對于我國南方地區來說,往往降水不會那么多,可能會出現氣溫偏高或者干旱的情況。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