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銀耳:無愧民間“清白菜”

發布時間:2023-07-27 17:02:55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

銀耳,又叫白木耳、白耳子,因其附木而生,色白如銀,撕成片后如同耳狀而得名;又因其潔白如雪,亦稱雪耳。

銀耳本是一種野生稀有珍品。在深山峽谷、森林茂密的地方,青剛櫟、山烏桕、米櫧楊、柿、桃、李、桑等闊葉樹,因受自然界微生物的腐蝕,一旦死亡成了腐朽木后,遇到適宜的氣溫和濕度,藏有銀耳菌種的地方便冒出一朵朵“白衣天使”來,宛如盛開的菊花——這就是天然的銀耳。由于這種野生銀耳堪稱名貴食用菌,故常被封建統治者作為“長生不老藥”享用,或作烹飪原料,或列為山珍只在高級宴席上露面。

人工培植銀耳發源于福建、四川、貴州、湖南等地。大致分三個階段:從段木栽培到木屑瓶栽,改木屑瓶栽為袋栽,以棉籽殼代替木屑在銀耳房的培植架上種植。特別是福建古田縣為發展我國銀耳生產積累了許多新經驗,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該縣采取段木砍花、半天然式人工栽培,到70年代實行室內瓶栽銀耳,80年代改為塑料袋栽培,90年代在銀耳房的地面和培植架上種植,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如今,全國銀耳產量近90%來自古田,古田因此被譽為“銀耳之鄉”,古田銀耳被列入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銀耳的營養價值眾所周知,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維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對人體極為有益的銀耳多糖等。藥理研究顯示,銀耳性味甘平,有生津、潤肺、滋陰、養胃、清熱、補腦、強心、益氣、和血等功能;所含的多糖物質對抗腫瘤、抗炎癥和抗放射傷害有一定的作用。其特點是,滋陰潤肺而不膩滯,健胃補腦而無刺激,對患有崩中漏下、支氣管炎、肺熱咳嗽、胃腸有熱、神經衰弱、病后體虛等癥狀者均有良好的保健效果。

銀耳的吃法較多,尤以烹制羹湯見長,甜咸均可。經常喝點銀耳羹既大飽了口福,又對強身健體、補益體質大有裨益。

銀耳羹好不好喝,除了所用食材質量過硬外,主要看黏不黏糊,膠多不多,軟不軟滑。喝到嘴里膠質滿滿,軟糯糯地潤滑入喉嚨才是理想的銀耳羹;否則要大打折扣,口感就會差。其做法是,將干銀耳用水浸泡,待銀耳充分發透后,洗凈撕成碎片;配料該漲發的漲發,該洗凈的洗凈;臨上鍋時,加入適量清水,倒入養生壺、砂鍋、燉盅或壓力鍋內,細熬慢燉,直至出膠黏糊而成。

銀耳羹多以冰糖入味,配料有蓮子、桂圓、紅棗、百合、芡實、荔枝、杏仁、花生等。用銀耳、枸杞、冰糖、蛋清等制作的枸杞燉銀耳,是古城西安的風味名羹,不但腴滑香甜、膠汁濃厚、紅白相間,而且具有較好的滋補功效。贛菜中的銀耳羹雞湯,是將銀耳羹燉好后,兌入雞湯,再復燉片刻,調好味,既有雞湯的鮮香味,又有銀耳羹的軟糯佐托,經常飲服對陰虛體弱、心悸不安、失眠多夢等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佳蔬競鮮》記載:輔佐劉邦興漢滅楚“三杰”之一的張良,屢見戰功,成為漢王朝開國元勛。漢政權建立后,他眼看劉邦、呂后沒有善待韓信、彭越等開國大臣,心灰意冷,就辭官隱居了。期間,他以當地銀耳清燉為羹食用,一來補養身體,二來以示自身清白。據此,民間就有將銀耳羹謂之“清白菜”。

可不,夏天喝一點銀耳羹,不僅有利于清熱解毒、祛除內火、補充水分、增強體力,而且讓五臟六腑更清白,讓身心更清爽。

(作者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標簽:

上一篇:薄荷溽暑漫清涼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