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霍金逝世5周年。霍金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被認為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學家之一。
霍金身殘志不殘,在與疾病作斗爭的同時,對理論物理學和宇宙學作出了杰出貢獻:他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相關資料圖)
屢遭疾病,被禁錮在輪椅上
1963年,21歲的霍金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后來逐漸發展到全身癱瘓,只有3根手指可以活動,但不能寫字,看書時也只能依賴翻書的機器。
1985年,霍金在拜訪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時,感染了嚴重的肺炎。接受氣管切開術后,他失去了說話的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
但是,霍金沒有向命運低頭。為了自己的理想,他以堅強的意志繼續自己的研究,去追求科學真理。
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霍金讓他人一手拿著一張字母卡,另一手挨個指字母,當指到霍金想要的字母時,他揚揚眉毛,就這樣把一個個單詞拼出來。
后來,電腦專家華特·沃特斯為他開發了一個稱為“平等者”的程序,讓他可以在屏幕上選擇單字、單詞或字母,并內建了一個語音合成器。電腦工程師大衛在霍金的輪椅上設置了一臺小電腦,并且將語音合成器安裝在小電腦里。這樣,霍金可以慢慢操控手來開啟開關,每分鐘大約能打出15個單詞。他就靠這樣準備講義,在各地演講。
霍金雖然因病被禁錮在輪椅上達50年之久,但他依然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量子宇宙論”。
巧用大腦,遨游太空
疾病雖然束縛住了霍金身體,但卻束縛不住他的思維。開闊的視野和不羈的思想,讓他作出了健全人都無法企及的驚人貢獻。
1960年代,霍金開始了天體物理學的研究。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在慢慢爬上床時,霍金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由此,霍金提出了“黑洞不黑”觀點。他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發;黑洞越小,它蒸發得越快。經過3年的思考后,霍金形成了完整的黑洞理論。1973年11月,他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
1965年到1970年,霍金團隊研究證明了奇點的存在性。霍金提出,宇宙起源于一個“奇點”。“奇點”處的爆炸產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間的作用產生了星云,進而演化成我們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脹著,將來的宇宙可能將繼續膨脹下去,也可能在膨脹到極限時轉而收縮至當初形成宇宙的那個“奇點”。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的提出,是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作出的杰出貢獻。1988年,霍金獲得了沃爾夫物理獎。
樂觀心態,笑對人生
霍金雖然身體殘疾嚴重,但他樂觀、好動,笑對人生。一次演講結束后,一位女記者沖到演講臺前問他:“病魔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霍金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后,顯示屏上出現了4句話:“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后,他又艱難地打出了第5句話:“對了,我還有顆感恩的心。”頓時,現場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霍金承受了常人不可承受的痛苦,也創造了常人不可創造的奇跡。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以及他的頑強和堅持,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作者系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