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專家談如何科學護理、治療特應性皮炎

發布時間:2023-08-01 10:01:59 來源:中國科普網 責任編輯:caobo

中國科普網記者 項錚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患者往往有劇烈瘙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方式改變和環境變化,我國特應性皮炎患病率近十年來持續升高,兒童和嬰幼兒患病率顯著高于成人。


【資料圖】

兒童和嬰幼兒患病率高

近年來,特應性皮炎患病率逐漸增加,且其中重度患者比率高、兒童患病持續時間長。90%特應性皮炎開始于嬰兒期或兒童早期的第一個5年,1歲前發病者約占全部患者的50%。

過去30年全球范圍內特應性皮炎患病率逐漸增加,發達國家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達10%-20%,我國特應性皮炎患病率增加晚于西方發達國家,但近10年來增長迅速。2014年采用臨床醫生診斷標準,我國12個城市1-7歲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達到12.94%,1-12月嬰兒特應性皮炎患病率達30.48%。

特應性皮炎常合并多系統共病,需要長期管理應性皮炎患者經常合并多系統共病,不僅包括過敏性共病,比如各種皮膚疾病(手足濕疹、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癢疹)、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哮喘、嗜酸性食管炎等,而且包括其他系統的癥狀如皮膚感染、心血管代謝性疾病、身心疾病。在7月22日召開的暉致第一屆特應性皮炎綜合管理高峰論壇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表示,“一旦發現孩子尤其是2歲以下嬰幼兒出現劇烈瘙癢、皮疹反復發作和睡眠障礙等癥狀,家長應該盡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盡早治療 不隨意停藥

臨床上,特應性皮炎的診斷與治療并不困難,但是由于嬰幼兒的皮膚屏障功能薄弱、無法準確表達癥狀和需求,而“新手”家長又缺乏嬰幼兒照護經驗,導致嬰幼兒特應性皮炎有很多治療誤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郭胤仕教授指出,“特應性皮炎不僅僅是一種皮膚病,也是慢性系統性疾病的一種皮膚表現。有研究發現,嬰兒或兒童早期出現的某種特應性反應癥狀常常預示著未來其他特應性疾病的發生。特應性皮炎的護理和治療越早啟動、患者獲益越大。尤其是對于嬰幼兒特應性皮炎患者,及時診斷、積極治療和長期管理有助于識別并預防其他特應性疾病、降低延誤治療風險、減輕患者疾病負擔。”

“特應性皮炎患兒家長往往在孩子發病初期不重視,容易導致貽誤病情、影響預后效果。因此,患兒家長應當正確認知特應性皮炎和可能發生的共病,有規律、有計劃地評估共病發生風險,注意特應性皮炎患兒的長期護理,選擇正規醫院就診并按照醫囑進行治療。”郭胤仕表示。

“有的家長對疾病認知不到位,盲目追求根治疾病,缺乏疾病長期管理意識。有的家長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患兒的癥狀緩解之后立即停止用藥,有的家長過分相信網絡平臺上的經驗分享或僅憑自身經驗用藥。”張建中教授表示,“特應性皮炎易反復發作,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嚴重,患者需要堅持長期維持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家長不要隨便給患兒停藥、減藥或不規律用藥。”

規范治療 科學護理

一般來講,治療該疾病會采用外用免疫抑制劑,比如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系統治療時會口服組胺類藥物、免疫抑制劑、系統用糖皮質激素,或者紫外線療法,抗微生物療法、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等。

以前,在急性期的時候,通常采用外用糖皮質激素,以快速控制炎癥、減輕癥狀。然而,外用糖皮質激素不能修復皮膚屏障,并且長期大面積使用外用糖皮質激素可能導致皮膚和系統不良反應。張建中介紹,目前,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已成為治療特應性皮炎重要的抗炎藥物,長期使用不會引起皮膚屏障破壞、皮膚萎縮等不良反應。

郭胤仕教授強調,特應性皮炎是慢性復發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需要對疾病全程管理才能獲得最佳療效。在醫生提供規范治療方案的同時,家長是嬰幼兒特應性皮炎長期管理的重要一環,對患兒的治療效果及控制狀況起到重要影響。

“近期全國普遍高溫,嬰幼兒薄嫩脆弱的皮膚屏障可能會隨著汗液增多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郭胤仕教授提醒,“家長在遵從醫囑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更需注意日常護理,為患兒選擇寬松透氣的衣物,遠離過敏原,洗浴溫度控制在32度-37度,洗浴時間5-10分鐘,并選擇合適的保濕潤膚劑足量多次使用。”

標簽:

上一篇:探究自然的小角度與大視野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