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相關資料圖)
受臺風“杜蘇芮”殘余環流北上及地形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截至8月1日,華北地區強降水過程持續時間超過72小時。
對于南方地區的人們來說,持續降水并不稀奇,比如梅雨期間雨水不斷。但到了北方,情況就不同了。
從一個個驚人的數據就能夠看出不同尋常。在本輪持續強降雨中,最大累計降雨出現在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趙莊梁家莊站,累計降水量達1003毫米,超過了臺風“杜蘇芮”在浙江登陸時造成的861毫米最大降水量。而對于年平均降水量約500毫米的邢臺,這意味著三天里下了大概兩年的雨量。另外,北京地區也有兩站累計降水量超過700毫米,遠超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極值541毫米。
中國氣象局供圖
“此次華北強降雨太‘極端’,極為‘罕見’。”直面多次暴風雨的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坦言,此次降水極端性體現在強降水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大、累計雨量大、局地降水超極值、地形分布特征明顯五個方面。
此次強降水橫掃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東等省份大范圍地區。馬學款介紹說,在華北主汛期,通常以過程性的降水為主,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天,比如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持續時間為20小時,2016年“7·20”強降水持續時間為55小時。
為何此次在華北地區連續超過三天的降水這么驚人?“這是強大的副熱帶高壓、充沛的水汽和太行山山前動力抬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配合的結果。”馬學款解釋說,臺風作為龐大的天氣系統,其水平尺度約為幾百公里至上千公里,裹挾著大量的熱量和水汽。“杜蘇芮”就是如此,它本身攜帶了大量水汽,補給也很充足——其東側存在的副熱帶高壓使二者之間氣壓梯度變得很強,京津冀地區東風、東南風顯著增強,水汽一路暢通無阻向北輸送。此外,位于西太平洋上的臺風“卡努”也生成發展,較強的東南風遠距離將“卡努”附近的水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華北平原。
而在華北東部的海上,副熱帶高壓盤踞西伸,西部則存在一個高壓脊逐漸東移,29日晚京津冀北側副高與大陸高壓打通,在華北北部形成了“高壓壩”,攔截住“杜蘇芮”北上的腳步——這給暴雨天氣系統長時間維持創造了條件。
不僅如此,北上的豐沛水汽,還遇到了太行山和燕山山脈,當攜帶水汽的東風和東南風受阻擋被迫抬升,集中在沿山和山前地區形成極端強降水。比如,河北臨城和北京門頭溝、房山等,都處于沿山地帶,才會遭受狂暴降水。
“8月1日,華北極端強降雨開始減弱,局地仍有中到大雨乃至暴雨。但現在,還不是松口氣的時候。”馬學款提醒,未來幾天,整個華北北部,包括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這一帶,陣雨、雷陣雨天氣較多,且局地對流較強,可能還會出現局地暴雨。“雖然降水總體在減弱,但受前期強降水影響,次生災害具有滯后效應,未來一段時間仍需高度警惕。”
中國氣象局聯合水利部發布紅色山洪災害氣象預警,聯合自然資源部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中央氣象臺發布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預警。
北京市氣象臺降級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山區及淺山區出現強降水誘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風險仍較大,城市低洼地區容易出現積水;河北省氣象臺發布雷電黃色預警;海河流域大陸澤、寧晉泊、小清河分洪區、蘭溝洼、東淀等地區先后啟用滯洪;天津市啟動市防洪一級應急響應。
河北省氣象災害防御和環境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張娜說:“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報預警信息,不要再出現強降雨時或降雨剛結束后前往山區,特別是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域活動。”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