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蛋白質科學研究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通過驗收

蛋白質科學研究(北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9日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科技創新,沒有什么能夠阻擋

隨著第18、19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順利升空,中國成功完成北斗三號基...

北斗:在應用中成長

在今年春耕春播中,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塔灣村村民通過北斗導航...

長征五號B火箭將轉入試樣研制階段

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長征五號B火箭將轉入試樣研制階段。該型火...

ESA確定CHEOPS系外太空望遠鏡發射窗口

據外媒報道,日前,歐洲航天局(ESA)宣布了其下一個太空望遠鏡--CHar...

俄專家:建議2025年開始建設俄羅斯近月空間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載人系統總設計師葉夫根尼?米克林...

聯合國機構稱厄爾尼諾現象極可能于2019年重現

據英國《衛報》11月27日報道,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分析,...

中國北斗動搖GPS地位 43顆衛星打破其50年領先優勢

因為進入市場早、認知度高,很多人已經將GPS與導航定位劃等號。作為...

中國首枚民營WiFi衛星面世 為全球提供免費網絡

日前,國內首枚民營WiFi衛星正式亮相。這顆衛星將于明年在酒泉衛星...

真實版“死星空間站”可行嗎?可能需要熱核實驗反應堆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科幻電影《星球大戰外傳...

物理學基礎研究正停滯不前:并不正常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如今的物理學基礎研究是一潭死水。一個又一...

一大學退休教授稱移民火星也拯救不了人類

據《每日郵報》11月28日報道,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一位退休的哲學教...

兩代超分子“跨國結婚”防治阿爾茨海默癥

日前,南開大學郭東升課題組與德國明斯特大學巴特·揚·拉沃教授合...

俄羅斯科學家證實“北極大陸”曾存在過

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羅斯科學院特羅菲穆克油氣地質與地球物...

高頻超聲波:生物“黑科技”的背后推手

一顆芝麻粒大的諧振器能把液體縮小到一滴水的十億分之一;一把聲波鑷...

2018中國科技傳播論壇在京舉行

以下一代互聯網時代的科技傳播為主題的2018年中國科技傳播論壇昨日...

氣候變化將給美國帶來多重損害

美國聯邦政府近日發布最新氣候評估報告,預測氣候變化將嚴重影響美...

科學家鑒定出多動癥遺傳信號

英國《自然·遺傳學》雜志26日在線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稱,美國和歐...

趕走“隱性饑餓”,營養型農業開出良方

我國居民已從吃飽轉向吃好,更加關注營養。但同時,城市人口營養失...

中科院稻米新品種努力破解“優質稻不高產”難題

日前,由安徽省種子管理總站、安徽省農技推廣總站以及安徽農業大學...

中科院中亞藥物研發中心在烏茲別克斯坦落成

中國科學院中亞藥物研發中心落成儀式23日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AI人才培養應避免“碎片化”

人工智能可謂當下炙手可熱的領域。放眼全球,很多國家都把人工智能...

首架離子驅動飛機研制成功

MIT設計的飛機是電空氣動力推進的一個里程碑。1903年,萊特兄弟那架...

碳為什么能“七十二變”?

2017年11月23日,我科學家預言的T-碳問世。說到碳,你可知道,碳為...

科學技術憑借電子芯片信息將走失的流浪狗送回家

據《每日郵報》11月22日報道,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CPA)救出...

SpaceX升級回收船:加了停機坪能送宇航員去醫院

11月23日消息,據The Verge報道,美國連續創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加速智慧城市落地應用

隨著兩顆全球組網衛星順利升空,我國成功完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

我國即將完成又一"大國標配"!與你密切相關!

2018年11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的方式順利將第4...

我國科學家創造全球最高強度的脈沖平頂磁場

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22日成功實現6...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未知真核生物

成排線狀鞭毛導致新生物擁有毛茸茸的外觀真核生物通常分為植物、動...

“不安分”海棠 竟在大冬天開花

受訪者供圖已進初冬,天氣逐漸轉涼,枯葉委地,各種落葉植物也開始...

糧農組織呼吁農業活動中慎用抗生素

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剛剛過去。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表示,農民可以...

超薄多孔新材料輕松“捕獲”二氧化碳

記者21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王志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在世...

核能供熱,還要等多久?

我國北方已進入采暖季。近年來飽受霧霾天氣困擾,清潔供熱能源的替...

美國大學新屋頂設備 既能供電又可降溫

新設備頂層是太陽能吸收器,底層的新材料執行冷卻任務。據美國每日...

美航天局宣布下一代火星車登陸地點

美國航天局19日宣布,下一代火星車的登陸地點將是火星赤道附近的耶...

關鍵核心技術,我們為什么“如鯁在喉”

陳寶欽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李實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

廣州海珠警方啟用AI—2000警用機器人上崗執勤

近日,在廣州市塔景區,廣州海珠警方啟用AI—2000警用機器人上崗執...

吉林大學:研究成果揭示恐龍演化特征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近期發現恐龍牙釉質波紋構造的最早記錄。這一研究...

智能體檢機器人 電腦配藥

參展商展示電腦自動下單、配藥的智能中藥房系統參展商展示智能體檢...

北斗三號導航系統:三重軌道編織天網覆蓋全球

央視網消息:北斗星座自古以來被人們用來指引方向,它由7顆星組成。...

北斗三號導航系統:星間鏈路聯通星地通信

央視網消息:北斗三號導航系統有數十顆衛星組成,它們所提供的數據...

19顆北斗三號衛星實現"一帶一路"地區覆蓋 2020年全球組網

央視網消息:此次最新的兩顆北斗三號衛星發射成功之后,我國已發射...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