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丹霞地貌為何踩不得

發布時間:2023-08-20 09:58:54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片)

科普時報記者 史 詩

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在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波浪谷景區,一位女士踩著丹霞地貌拍照。隨后,波浪谷工作人員回應稱,不允許踩踏丹霞地貌。據悉,靖邊縣文化和旅游文物廣電局已協同相關部門對相關行為人進行追查。

丹霞地貌為啥踩不得,還有哪些地貌需要被保護?對此,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丹霞,字面意思是紅色的晚霞。廣東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這里“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地貌景觀吸引了地質學家們的注意,他們把其他和丹霞山一樣的地貌景觀通稱為丹霞地貌。于是,丹霞地貌也成為由陸相紅層形成、以陡崖為特征的地貌類型的總稱。

水和風雕刻了陜北丹霞地貌,纖細的巖石紋路清楚地展示了砂礫沉積的運動過程。歷經數萬年風雨浸蝕,靖邊丹霞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景觀,像云朵、陀螺、土樓、千層餅,展示著塞上丹霞的奇特神韻,堪稱中國的“波浪谷”。

“丹霞地貌對研究古地理氣候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地質博物館高級工程師卞躍躍告訴科普時報記者,由中國學者命名的丹霞地貌,早已成為國際學界廣泛接受的學術名詞。丹霞地貌的形成歷經百萬年為單位的地質歷史,是不可復制、不可再生的地質遺跡,在遭受人為破壞后會加速風化和流水侵蝕,且自然恢復周期長、修復難度大。“它是目前存在的類似古生物化石,如若被人踩上一腳,地表層分布的屑巖會被輕易破壞,地表留下的一個腳印需要數十年,甚至更久才會恢復原貌”。

卞躍躍介紹說,許多地貌景觀形成于地球歷史時期,由地球的內外地質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質歷史演化過程及其環境變化。擁有地質歷史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屬于地質遺跡,是人類認識地質現象、推測地質環境和演變條件的重要依據,也是恢復地質歷史的主要參數。

“地質遺跡是不可再生的,破壞了就無法恢復,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質作用過程和形成原因的實際資料。”卞躍躍補充道,與丹霞地貌相似的,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以及各種風蝕地貌、冰蝕地貌、海蝕地貌等,都會隨著地質歷史持續變遷,而減少人類活動的破壞和影響,就是對地貌最好的保護。

標簽:

上一篇: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50%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