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冠江南。”蘇州,以園林優美聞名于世,且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
水鄉蘇州,境內河道縱橫,又盛產多孔而玲瓏剔透的太湖石,極適合就勢造園、疊山造景,可謂得天獨厚。最早記載的私家園林是4世紀東晉的辟疆園。此后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漸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區域,加上當時士族文人崇尚山水、隱逸林泉,于是蘇州建園成風,私家園林遍布城池內外,曾達到200多處。如今保存尚好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有19處。最著名的有宋代滄浪亭、元代獅子林、明代拙政園、清代留園,稱為蘇州四大名園,以其意境深遠、構筑精致、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古典園林典范。
蘇州園林占地面積小,布局上以水為中心,采用變幻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臺樓閣、池塘小橋,達到園中有園、景外有景的藝術效果。
建筑色彩上,與金碧輝煌的皇家園林形成強烈對比,蘇州園林以大片白粉墻為基調,黑灰色的小青瓦屋頂與灰色水磨磚門框、窗框,栗色或深棕色的木梁架裝飾,給人以淡雅幽靜的感覺。
建筑布局上,蘇州園林從總體來說是自由的,特意避免中軸,講究不規則的奇缺美,講究曲徑通幽。那蜿蜒錯落的小徑使游客放慢腳步,仔細欣賞如詩如畫的美景。如慣用長廊和粉墻花窗來分隔園景,但又隔而不斷,相互掩映。透過漏窗看景色,有“步移景異”之趣,使得園林變幻無窮。尤其與山、池、樹、石組合,使得園林靈活多變,主體突出,賓主分明。善用借景,拓寬空間,豐富內涵,體現和諧美。所有建筑都精致美觀,令人心情舒暢怡然。如留園池南涵碧山莊、明瑟樓和池東曲溪樓、西樓是一組高低錯落緊密相連的建筑群。間有小院,在石峰和綠樹襯映下,顯得造型豐富而又有變化。
蘇州園林尋求形式多變,即使是同一種建筑,個體之間也呈現出“犯中求避”的差異。中國古代建筑平面多為奇數,三五開間居多。而拙政園海棠春塢為大小不等的兩開間,留園揖峰軒為兩間半。拙政園遠香堂周圍,東面是山、亭、墻組成的旱園,西面卻是由水、廊、軒連成的水院,這種布局類似于中國的山水畫,追求自然之趣,別有洞天。
以屋頂為例。留園明瑟樓屋頂西為硬山頂,東為歇山頂,形式別致,卻和周圍建筑相協調。亭子一般建攢尖頂,有四角、六角、八角、圓形等,但也有卷棚歇山頂,或者卷棚廡殿式等。亭子的頂部基本上是單檐,但拙政園天泉亭卻獨用重檐,這又打破了同一,顯得園林建筑結構奇巧,具有特殊的藝術魅力。可謂集中國古典建筑之大成,這是國內其他地方園林以及西方園林不可比擬的。
蘇州園林除了追求布局的自由和形式的多變,還輔以建筑小品、建筑裝飾、陳設布置、詩詞書畫、匾額楹聯等,建筑構造在考慮人的生活和游賞之需的同時,注重突出建筑的文化趣味,起著修飾自然風景的作用。這些設計反映了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
蘇州園林是一部厚重的古典詩、一冊精美的傳統畫,被譽為“凝固的山水詩,立體的山水畫”。它不同尋常的雅致得到了世界的認同。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準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準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古典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范。這些建造于11—19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