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重歸故里,探秘“濕地精靈”棲息地

發布時間:2023-09-07 17:07:25 來源:中國科普網 責任編輯:caobo

科普時報記者 史詩

常言“林深時見鹿”,然側耳傾聽,呦呦鹿鳴卻從這處草木茂盛的濕地中傳來。循聲遠望,成群的麋鹿正悠然自得地享受美味的青草,愜意的生活令人艷羨。但你是否知曉,它究竟因何得名“四不像”?從本土滅絕到再獲新生,發生了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身為“大胃王”的它,如何助力濕地生態修復?


(資料圖片)

9月1日,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開展生態環境教育進課堂活動,以麋鹿“重歸故里、再獲新生”的故事為主線,帶領大家了解麋鹿的歷史,認識它與濕地保護的關系。

麋鹿“四不像”之名的由來

談及麋鹿,其“四不像”之名家喻戶曉。麋鹿為何被稱為“四不像”?究竟指哪四不像呢?

麋鹿

“事實上,四不像指的是角似鹿而非鹿,臉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驢而非驢?!北本缏股鷳B實驗中心副研究館員宋苑介紹,麋鹿的角叉并非向前分,而是向后分叉。這是因為麋鹿生活在水草豐茂的濕地環境中,若是角叉向前分,很容易被長得高的水草纏住,從而阻礙前行的步伐;而向后分的角叉則能很好地幫助麋鹿分開水草,讓它順暢地在水草叢生的濕地中安然行進。

麋鹿眼睛到口鼻之間的距離很長,這使得它能夠在濕地中安心地享用美食。當麋鹿低頭吃水草時,口鼻會沒入草中,但由于臉長,眼睛能露出草外,從而在享用美食的同時警戒著周圍的環境,及時發現正在逼近的猛獸。

為更好地在泥濘的濕地中行走,麋鹿的四蹄與牛一樣,均具有寬厚的特點。此外,麋鹿的蹄還有另一個特點。屬于偶蹄目的它,蹄的前方分成了兩瓣,中間長有皮腱膜,就像鴨掌上的蹼,憑借這一“游泳神器”,麋鹿成功躋身“游泳健將”之列。

“從形狀上看,麋鹿的尾巴和驢尾有些相似,卻與同屬鹿科的梅花鹿、馬鹿等大有不同。常見的梅花鹿等鹿科動物的尾巴,往往只有一個小球的長度,而麋鹿的尾巴最長的卻能到達它的腳踝部位,是鹿科動物中尾巴最長的。”宋苑說,它的長尾巴承擔了“驅蟲器”的作用,通過來回晃動,不停驅趕濕地中的蒼蠅和蚊子。

麋鹿的曲折歷史

如今,水草豐茂的濕地中,隨處可見麋鹿的身影,它們有的埋頭苦“吃”,有的在水中嬉戲,還有的愜意地趴伏在草地上休憩,呈現出麋鹿苑的祥和景象。難以想象,麋鹿曾在我國本土滅絕,又歷多方努力,實現了種群復壯。

隨處可見的麋鹿

自古以來,麋鹿就被視為吉祥的象征。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麋鹿一直是皇帝的寵兒,“得麋鹿者才能得天下”的理念被廣泛傳播,麋鹿也逐漸成為了古代皇權真正的象征。

“曾經,除被圈養的麋鹿外,還有許多自由的麋鹿生活在北至遼寧、南至海南島的廣泛區域內。秦漢之后,北方的氣候一改商周時期的溫暖潮濕,迅速變得寒冷干燥,不再適合麋鹿生存?!彼卧方榻B,自此,麋鹿的棲息地開始逐漸南移到了黃河和長江流域,由于這些地方人類活動頻繁,麋鹿的種群數量逐漸減少。至元明清時期,只有在北京南苑皇家獵苑中才能看到麋鹿的身影,其他地區的麋鹿已基本消失殆盡。

宋苑直言,生活在獵苑的麋鹿也并不安穩。1865年,一位法國神父兼博物學家、動物學家阿芒·戴維買通了南苑看門人,將兩套麋鹿的皮膚標本帶回歐洲。隨后,他們用盡各種方法,將活體麋鹿運往歐洲。1900年,麋鹿滅絕于北京南海子。

“生活在歐洲動物園里的麋鹿繁殖率幾近于零,整個種群面臨滅絕的風險?!彼卧氛f,幸運的是,鹿科動物愛好者、英國第十一世貝福特公爵拯救了它們。他花重金購買了僅剩的18只麋鹿,養在了自家的莊園。二戰之后,貝福特公爵家族將麋鹿送往了世界各地,由于當時中國正處于解放戰爭時期,麋鹿便沒有被送回中國。

中國人并沒有忘記國寶麋鹿。1918年,我國動物學家薛德裕先生就曾發出呼吁:接麋鹿回家。直至1985年,第十四世貝福特公爵最終和中國政府簽訂協議,把麋鹿送回了南海子麋鹿苑。

幾十年來,中國的麋鹿保護人士為麋鹿的重引進推行了種群復壯、遷地建群、野外放歸的“三步走”戰略。截至2022年底,我國麋鹿數量超過了1.2萬只,野外麋鹿的種群數量達到5000只。

和諧共處

麋鹿肩負“整頓”濕地生態環境重任

宋苑表示,在成功實現“三步走”戰略后,科學家又重新提出了“三項建設”方案,其中第一項是麋鹿與濕地生態系統建設。

作為濕地的旗艦物種,在保護麋鹿的同時,很多專家也致力于改善濕地的生態環境。濕地保護可以惠及同樣生活在其中的水鳥,以及其他小型哺乳動物,甚至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樹。

2021年6月初,麋鹿苑將4只麋鹿送往北京野鴨湖濕地,讓它們肩負起“整頓環境”的重任。野鴨湖濕地由于缺乏初級消費者(食草動物),每年夏季,水生植物都會瘋長,秋季又大量枯萎?!斑@樣不僅會造成水質污染,還會產生難聞的氣味。食草動物中的‘大胃王’麋鹿解決了這一問題,將濕地中的蘆葦大量吞吃入腹,讓這些‘草中霸主’數量大幅下降,植物種類卻有所上升?!彼卧氛f,目前,野鴨湖濕地的灘涂面積和水域面積均有所增加,從而吸引了更多水鳥來此棲居。僅2022年,翩躚而至的水鳥就比上年增加14種。

漫步麋鹿苑,公眾既可觀麋鹿之貌,又可賞豐富多彩的鳥類之姿,盡情沉醉于自然之美。(文中圖片均由北京麋鹿苑提供)

標簽:

上一篇:這場科普活動帶你了解西藏生物多樣性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