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系統部署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支撐服務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意見》強調整合校內外資源,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要“請進來”“走出去”雙向互動開展實踐活動。
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大型科普基礎設施,科技館是校外科學教育社會大課堂的重要組成。近年來,很多科技館把面向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等重點人群開展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作為一以貫之的使命。特別是“雙減”政策發布后,對應“請進來”和“走出去”,科技館以進校園和進場館的“雙進”服務“雙減”模式,在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方面,發揮著獨特而又重要的作用。
“走出去”:學校師生進場館,開展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
(資料圖)
科技館通過豐富的互動式展覽展品,模擬再現科學技術實踐過程,為青少年營造沉浸式的科學學習情境,使他們在參與、體驗、互動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獲得直接經驗,進而體驗科技的美妙與神奇,激發好奇心、想象力與探求欲。這已成為校內科學教育的重要拓展和校外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的重要載體。
如中國科技館“問鼎太空征途”常設展覽,青少年可以沉浸在場景中,完成火箭發射任務,模擬載人飛船與空間實驗室對接,體驗航天員的太空生活,增強學習的體驗感。
在與展覽展品互動之余,學校組織師生進場館還可以參加科學實驗、科技制作、科學表演、科技競賽等多元化教育實踐活動。
針對學校團體,眾多科技館一方面推出票務優惠、綠色通道等便捷措施,另一方面還提供“模塊點餐+專項定制”的個性化活動服務。科技館通過了解來館學生的年級、人數、參與時間等基本信息,并根據學校的特別需求,協商并定制活動內容,使活動更具針對性和個性化,滿足學校師生需求。
“請進來”:科技館資源進校園,賦能校內科學教育
科技館資源進校園,對于豐富校內科學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具有重要作用。以此需求為導向,科技館結合國家課程標準和科技館資源的核心優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發了一批涵蓋科普展覽、科學表演、科技競賽、科技體驗活動等多維度、多元化形式的精品內容,為學校科學教育賦能。
學校可引進科技館科普展覽、科學教育活動資源,彌補科學方向課后服務、興趣小組和科技節的資源不足問題,豐富校園科學實踐內容。值得關注的是,科技館結合《“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實施方案》,注重在活動中宣傳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用精神育人,激發青少年樹立崇高的科學理想。
雙向互動:學校與科技館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共同發展
近期,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教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館校合作”的指導意見,推進“雙減”政策落地增效。可見,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同時,學校與科技館等場館加強雙向互動,深度開展合作,共同促進科學教育發展,已越來越受到關注。
館校深度合作,一方面建議通過政策引導,試點示范等方式,將中小學生定期到科技館參觀學習納入課程計劃,每學年至少組織一次學生走進科技館,開展校外科學實踐活動。另一方面,鼓勵中小學校與科技館通過簽署合作協議、項目協同等方式,主動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暢通溝通渠道,加強組織協調,完善合作機制與模式,提升館校合作的質量。同時,加強學校教師與科技館輔導員的合作,開展科技教師培訓,探索將聯合教研作為優質科學教育資源研發新途徑,并推進科學教育資源的匯集與共享,形成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的良好生態。
從“走出去”“請進來”到雙向互動,科技館與學校的深度合作猶如滋潤的雨露,讓學生在一次次科學探究實踐中,催生心中的科學種子不斷萌發,最終開花結果。
(作者系中國科技館副研究館員)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