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動態:人類與ChatGPT合作設計采摘機器人

科技日報記者?劉霞荷蘭代爾夫特大學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科

世界觀熱點:破解“天書”!谷子高質量圖基因組解密

科技日報記者馬愛平6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

焦點資訊:十億年前巖石中發現“失落的世界”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自然》雜志7日公開的一項研究報道了在古巖石中

院士專家探源中國古代科學文化

科普時報記者史詩6月7日,由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主辦的“文明的燭火...

環球熱訊:一到高考就下雨!究竟是巧合還是有據可依?

科技日報記者付麗麗6月7日,2023年高考正式拉開序幕。記者從中國氣象局

快1.8億倍!九章光量子計算原型機成功求解圖論問題

科技日報記者吳長鋒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由潘建偉、

換裝“中國心”!國內首臺150兆瓦級大型沖擊式轉輪成功投運

陳科通訊員張潔6月7日,國內首臺單機容量最大功率150兆瓦級大型沖擊式

向大自然精妙“去污法”學習,昆蟲翅膀激發出新的自清潔技術 世界觀天下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發表在最新一期《納米快報》上的研究表明,學習昆

每日熱文:世上第一朵花或由昆蟲授粉

科技日報記者?劉霞大約1 45億年前,開花植物出現在地球上。是什么幫這

觀點:筑巢引智,紹興市科協“一家三站”建設結碩果

科普時報記者陳杰“在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上,政府應在高校與企業之間...

天天日報丨“非遺日”到中國科技館感受文化與科學之美

科普時報訊(記者陳杰)傳統非遺和創新科技能碰撞出什么火花?科技館里

超100株!丁香葉忍冬最大實生群落現身北京

6月7日,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北京市野生植物保護聯合檢查過

《讓孩子愛上黑土地》:文化科普的有益探索_天天消息

《讓孩子愛上黑土地》系列繪本,霞子著,吉林出版集團出版。近年來,越

環球關注:“碳”眼觀地球 珍惜美麗家園

作為身處元素周期表中第6位的碳,在地球萬物演化過程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中國科技館啟動2023年度“小小志愿者”招募及培訓工作 當前視訊

科普時報訊(記者陳杰)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走進科技館,培養其講科學、

文物里的二十四節氣·芒種-環球新消息

今天(6月6日)6點18分,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芒種”...

每日訊息!國家科技傳播中心成立元宇宙百人會

科普時報記者侯靜6月3日,國家科技傳播中心“首啟”活動以“預見未...

4項科技傳播系列團體標準發布

科普時報記者張英賢通訊員張玲溪6月3日,以“科技傳播助力創新發展...

“赤潮滅火器”等入選2022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

科普時報記者毛夢囡今年春天,浙江沿海海域出現“絕美藍眼淚”的視...

【環球播資訊】白化動物:奇特而神秘的“另類”

5月27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首度公布了全球唯一的白色大

世界新消息丨科技賦能生態,鳥兒幸福指數飆升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

環球微頭條丨多種活動迎接世界環境日

連日來,各地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迎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到來。6月4日,

歡迎回家!哪些創新科技為神舟十五號返程保駕護航?_環球速看料

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費俊龍

智能產品護航安全生產

科普時報實習記者駱香茹在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東廣場,開闊的場地中

乘坐新一代飛艇遨游天際

“輕于空氣”研究公司工作人員在加州莫菲特機場的機庫內操縱長122米...

由孩子問倒院士想到的

科學始于問題。科學的素材常常也是生活的素材,因為科學就是活生生的現

楊伯鋼:城市建設的“幕后英雄”-環球最資訊

楊伯鋼(右)在天安門廣場三維激光測量現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科普時

世界速遞!低成本手機附件測血壓“觸手可及”

視覺中國供圖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工程

基因治療首次恢復老鼠聽力-每日聚焦

科技日報北京5月30日電(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分子療法》

1.48毫秒!迄今最“長壽”量子比特出現-焦點快播

超導磁通量量子比特可使量子計算機更有用。圖片來源:《新科學家》網站

維生素D缺了不行,補多了也不成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許多人開始注意對各類營養素的補充。在網絡上

資訊:“低頭族”經常頭暈 可能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低頭族”的出現讓頸椎病患者不斷增多,并且...

全球聚焦:降服“低空風怪”

2000年6月,武漢王家墩機場一架正在降落的飛機,突然偏離航道,高速沖

微塑料是怎么吃進嘴里的-天天時訊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國際期刊《納米材料》雜志上,奧地利科學家發表一項研

天天最新:紫外線視覺成像:讓防曬預報肉眼可見

小朋友在紫外線迷你攝像機前體驗。胡利娟攝科普時報訊(記者胡利娟)在

速看:3D打印技術造出新型鈦合金

科技日報北京5月31日電(記者張佳欣)包括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傳統文化賦能科幻,《超俠恐小龍 云城篇》新書發布

科普時報記者于翔5月31日,由北京科學中心、北京科普發展與研究中心...

遇到龍卷風時該怎么辦?專家給出權威建議

科普時報記者胡利娟6月1日,遼寧阜新、開原等地發生強對流天氣來襲...

專家:我國今年降水分布北多南少

科普時報記者胡利娟這幾天,河南、江蘇等局地大暴雨,四川、云南等...

2022年大城市氣象高質量發展水平如何?這份報告有回答

科普時報記者胡利娟6月2日,中國氣象局對外發布《2022年大城市氣象...

靈長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出現在何時?這項重要研究給出了答案 全球百事通

科普時報記者胡利娟作為其中的一員,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對靈長類動物...

環球速讀:沒有黑色的夜晚

多彩世界我站在家里的木椅上,望向遠方。本來,我想感受一下伸手不...

用音樂點燃對物理的熱情

圖 文科普時報記者吳桐陳征授課現場5月29日下午,在北京市第五十七...

光污染或致20年后難見星空

光污染可能導致看不見星空。圖片來源:美國《紐約郵報》【科普基地...

GPT-4跨過通用人工智能門檻了嗎?

這是網友給出的一個圖片問題——“我能用圖中這些原料做出什么食物...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