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防AI換臉詐騙,要“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世界速遞

老話說“眼見為實”,如今眼見也不一定為實。近期,多地就發生AI換...

科普有愿景 心語悟門道

《愿景與門道——40位科普人的心語》,王大鵬主編,江蘇鳳凰科學技...

科學史與集郵的美好聯姻——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一)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左起鄭浩峻(中國科協科學技

環球最新:窗外即景

1949年成立的杭州市上羊市街居民委員會,2008年被民政部確認為“新中國

新消息丨2023年研究型醫院評價遴選啟動

科普時報訊(記者陳杰)近日,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上海交通大學中國

專家共話應急科普助力安全發展

科普時報記者史詩通訊員邢雅靜在中國科協科普部指導下,由中國科普作家

餐桌頂流小龍蝦正當季 注意這幾類人群慎食

夏天到了,小龍蝦正當季。不論是堂食聚餐還是居家外賣,小龍蝦成為不少

天天信息:納米技術將創造未來藥物新樣態

“把DNA分子像絲線一樣經緯交錯,編織出一個信封,折疊進藥物‘寄’給

【世界新視野】科學看待“入侵物種”

餐桌上的小龍蝦、窗臺前的牽牛花、市場上熱賣的“萌寵”紅耳龜,你...

耐熱抗旱的馬齒莧|天天報道

我一直覺得,馬齒莧是我見過的最肥嫩最頑強的小草。馬牙般的對生小葉,

從滅絕邊緣到曙光重現 黃胸鹀重新回歸

近日,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鹀,“組團”現...

年輕人讀書新方式,寫滿了他們熱愛的生活

現在,一本書會怎么抵達年輕人?耳朵是閱讀的靈活新渠道,“共讀”...

國家自然博物館揭牌|世界快資訊

科普時報訊(記者史詩)6月5日,國家自然博物館在北京正式揭牌,標志著

最新消息:“生物計算”展示出美妙新圖景

上圖真菌可能與標準電子設備相連。圖片來源:安德魯·阿達馬茨基下...

提升科普能力需豐資源、育人才、巧傳播_世界熱聞

豐沛的科普資源是科普能力提升的肥沃土壤,科普資源不僅包括科普圖書、

有的研學團還不如旅游團 記者調查研學市場亂象

漫畫 李曉軍近日,一位北京的家長朱女士向記者反映,多次接到研學項目

數字社會,老年人更需被溫柔以待

近日,“我爸退群了”事件引發關注。事件中的父親由于在家族微信群...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數字科幻產業“出圈”_全球熱推薦

前不久舉行的中國科幻大會首次采用虛擬主持人,為觀眾打開了數字世界的

傅志斌:文物保護“跨界”巖土專家_每日信息

圖為傅志斌(右一)在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現場(受訪

全球報道:追蹤當年那道高考題

卡爾·薩根著《伊甸園的飛龍——人類智力進化推測》于1978年獲得了...

當前速遞!皮影也科技,中國科技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新展

科普時報訊(記者陳杰)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講...

溫度高濕度大 預防食源性疾病|天天新視野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一旦食物儲存、加工不當,容

大腦是如何嘗到“甜”頭的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了一份關于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稱不建議使用非糖

這些網上流傳的說法靠譜嗎

◎本報記者陳曦進入5月,新冠病毒又刷了一波存在感。我們在抵御新冠病

軟化毛囊干細胞能促毛發生長

科技日報北京6月7日電(記者劉霞)正如人們的關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得

機器人廚師能看視頻學烹飪 環球動態

圖片來源:劍橋大學科技日報北京6月6日電(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

源自皮膚細胞的納米顆粒可治肺病 通訊

科技日報北京6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

世界最資訊丨如何科學預防近視

“近年來近視患者發病年齡明顯提前,目前的研究表明,近視發展有兩...

小心,這種眼疾易盯上上班族

6月6日是第28個“全國愛眼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注普遍的眼健康”...

有些人尤其怕曬?日常防曬這樣做_世界新動態

日前,有一位福州女子在三亞旅游一周后高燒不退、臉上冒紅斑,后來確診

世上第一朵花或由昆蟲授粉 焦點速看

花朵已經進化出各種形狀和顏色,以更容易被授粉。圖片來源:魯比·...

2023年“營動中國”夏令營活動將舉辦

科普時報記者胡利娟6月8日,記者從2023年中國登山協會媒體之家的第二期

全球視點!迄今最大最全人肺細胞圖譜公布

科技日報北京6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迄今最大、最全面的人類肺細胞圖譜

環球播報:城市垃圾分類: 如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

圖為在湖北省襄陽市東津新區浩然社區瀚林院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智能投放點

2023高考今日落幕,多地公布志愿填報時間|微速訊

10日,2023全國高考將全部落幕,目前,全國多地陸續公布志愿填報時間。

全國已收獲冬小麥面積2.04億畝——“三夏”機收快速推進 世界熱頭條

眼下,小麥機收正由南到北快速推進。截至6月9日17時,全國已收獲冬小麥

控糖,先吃飯還是先喝湯? 天天快播報

飲食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至關重要,在這個問題上,糖友普遍比較關心能吃

在新技術浪潮中講好故事 環球快看

高考作文題折射教育新趨勢6月7日,高考如約而至。每年的高考作文題,因

如此“植物人” 世界微頭條

卡皮爾的家門口有棵高大的黃葛樹,樹高19米,主干粗壯巨大,樹形奇特怪

?守護“海”“洋” 和諧共生 每日短訊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態...

膏藥行業前景廣闊 仙佑集團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仙佑醫藥了解到,膏藥作為中國傳統醫療方法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

主帶彗星撞出了生命之源?|焦點信息

科普時報記者史詩地球上的水到底從何而來?近期,《自然》雜志刊文稱,

每日快訊!人類干細胞“太空造血”有啥不一樣

科普時報記者陳曦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此次隨著

恐龍到鳥演化緩慢或受前肢“拖累”_環球快資訊

科普時報訊(記者陳杰)在脊椎動物演化史中,恐龍到鳥的演化無疑是最為

海水直接電解制氫敲開低成本綠氫產業之門_世界觀天下

科普時報記者翟玉梅近日,在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場,由東方電氣集團與深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