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環球動態:DNA結構揭秘:跨學科探索擦出的火花

日前,在孟德爾誕辰200年之際,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舉辦了“從豌豆到...

韓國濟州島出現大量“寒夜光柱”現象網友直呼 有外星人來地球了

10月26日晚,韓國濟州島濟州市吾羅洞夜空出現數條柱狀光束,持續時...

讓濕地既有“綠色顏值”又有“金色價值”

一群蒼鷺時而展翅滑翔,時而閑庭信步,時而休憩筑巢,它們在廣州海...

【全球新要聞】秦嶺科考:首次利用熱成像技術實現金絲猴種群調查

正在進行的秦嶺多學科綜合科考由西北大學組織,一些科學技術在野生...

全球短訊!地下最深實驗室揭示最古老恒星鈣豐度起源

科技日報記者?張蓋倫我國科研人員依托中國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實驗...

全球即時:迎降雨!干旱預警連發70天湖水見底 哪些地方干旱會緩解?

目前,我國南方正在遭遇夏秋連旱,湖南和江西幾乎全省都出現重旱或...

世界氣象組織:2021年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總臺記者張婧昊當地時間10月26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一期《溫室...

可抓取多種物體的“象鼻機器人”問世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韓國機械與材料研究所宣布,它已開發出世界上...

2022 知乎燈塔計劃申報啟動 | 單項 100 萬現金尋找 10 個創作項目

如果給你100萬元和一年的時間創作,你會為這個世界帶來什么?是背上...

江西靖安:潦河大鯢保護區野外開放流域首次發現大鯢自然繁殖個體

科技日報記者?魏依晨?通訊員?易木榮?唐詩文10月22日,中科院—...

熱點!模擬水母以柔克剛,觸手機器人可輕易抓取沉重與脆弱物體

柔軟的抓手抓住多肉植物。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微型機器人實驗室科技...

天天熱議:中國科學家發現浩瀚宇宙中“定位”太陽新方法

新華社記者丁銘記者從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正鑲白旗的中國科學院國家空...

天天報道:夢天實驗艙即將“夢圓航天”

黃國暢?屠海超胡煦劼科技日報記者?付毅飛10月25日,中國空間站夢...

全球觀察:我國碳衛星首次成功定量監測城市碳排放

科技日報記者陸成寬利用中國碳衛星和歐洲哨兵衛星,中外科研人員首...

連續兩起接口燒毀事件 AMDRX7000系列顯卡即將發布

經過RTX 3090 Ti上的試驗之后,RTX 40系列顯卡全面引入PCIe 5 ...

“夸父”升空與“羲和”共同逐日 中國初步建立綜合性太陽觀測網

去年發射的“羲和號”可以稱為我國探日工程的“探路者”,而“夸父...

【世界時快訊】國際最新研究發現一顆“輕盈”中子星 或為“奇異星”

施普林格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研究...

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取決于性別和年齡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長壽背后的遺傳因素。圖片來源:BSIP...

世界播報:雪豹為何鐘情雪山?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新華社發)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被譽...

恐龍滅絕或由雙重因素導致

火山噴發或導致恐龍滅絕(圖片由作者提供)江西武寧縣一工地日前挖...

變色,落葉植物的防寒法寶

當經過我們身邊的秋風,一陣冷似一陣,我們會自覺地添加衣裳,這是...

觀察:空間站夢天實驗艙艙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 近日將擇機實施發射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25日,夢天實驗艙與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組合體...

做“四真八有”的科學傳播人

前一段時間參加了華風集團氣象科學科普工作室的揭牌活動,隨后又收...

當前快報:做科普,不妨來段脫口秀

脫口秀大會請來科普界頂流UP主何同學做開場嘉賓和領笑員,讓人對科...

觀察:保護中醫古籍 傳承文化薪火

作為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不斷推...

全球熱資訊!外骨骼“靴子”讓人行走更快

試用者在便攜式踝關節外骨骼的幫助下行走。(圖片來源:美國斯坦福...

天天熱門:星際探險節 :藝術和科學完美結合

2022年亞美尼亞為第6屆Starmus發行的小型張,主題是火星探索50年霍...

焦點消息!跟蹤近地小行星,呵護地球家園

(視覺中國供圖)2022年公布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美國科幻喜劇...

今日看點:瘧疾疫苗:還有更多潛在方案等待開發——2022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解讀(五)

世界上第一種對抗由蚊子傳播致命疾病的瘧疾疫苗獲批。寄生蟲是復雜...

環球視訊!“欲望分子”在激活人們的情緒

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教授在他數年的研究中,最先意識到多巴...

全球焦點!黑眼圈不都是熬夜造成的

黑眼圈與何有關“黑眼圈”不是一個正式的醫學術語,業內稱之為“眶...

每日熱訊!老年人常練啞鈴也可延壽

《英國運動醫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老年人定期進行舉啞鈴鍛...

【世界熱聞】細胞應激反應或是抗衰和延壽關鍵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

即時:久坐族要當心“經濟艙綜合征”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血栓就像是游走在血管里的“幽靈”,隨時隨...

【天天時快訊】清淡飲食就是吃素?合理烹調是關鍵

生活中,不管是手術過后、大病初愈、胃腸不好,亦或是為治療高血壓...

天天資訊:年紀輕輕愛忘事 是“青年癡呆”嗎

最近,經常有患者問:“醫生,為什么我年紀輕輕腦子就有點‘癡呆’...

每日快報!面對同一個“宇宙”,瞬間成為永恒

最近,意大利女宇航員薩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推特上分享了從太空...

動態:深秋,古人如何保暖

寒露一過,深秋就到了。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明顯下降,人們...

全球快看:別擔心!這些癥狀是艾灸的排病反應

一場秋雨一場寒。近期驟降的氣溫讓人一時難以適應,很多人感覺疲倦...

全球熱消息:我科學家提出廣譜新冠 疫苗免疫原構建新策略

科技日報廈門10月20日電(記者符曉波)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新冠肺...

天天快播:海水稻豐收,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觀看相關科普視頻請掃二維碼)“實際上,海水稻并不是種植在海水...

環球微動態丨比銀河系大20倍!“中國天眼”又有新發現

科普時報訊(記者陸成寬)“中國天眼”(FAST)又有新發現!近日,...

每日看點!嬰幼兒啼哭不能一哄了之

人與自然(視覺中國供圖)生娃難,養娃更難,養個不哭不鬧、聰明乖...

RNG敗北Ti11比賽 中單Maybe宣布退役 青春注定會有遺憾

今晚的Ti11比賽中,RNG的粉絲們可能要意難平了,不僅戰隊在比賽中輸...

每日焦點!世界首個電磁橇設施成功運行

總臺央視記者鄭瑋瑋濟南臺近日,階段性建成的世界首個電磁推進地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