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5G+智能化礦井建設為煤礦雪中送炭 未來煤礦將更加綠色和智能

發布時間:2021-08-24 10:40:43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在新元煤礦總調度室,他細細看了5G技術應用展示、聽了介紹,還換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花費一兩小時到達井下。幾米寬的巷道里,他手持礦燈,邊走邊看,31004綜采工作面的掘進機、9號中央配電室里的傳感器,5G看得見、摸得著。

與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見面時,他提出華為愿意與山西聯合建立一個“煤礦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通過ICT技術與煤炭開采技術的結合,幫助煤炭行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現“安全、少人無人、高效”的生產模式,也讓煤礦工人以后工作可以“穿西裝打領帶”。

今年2月9日,意愿落地,任正非再次親赴山西。華為與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西云時代技術有限公司等聯合成立的“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在太原揭牌。

從“樣板間”到“商品房”

成為“樣板間”后,萬千同行來到新元煤礦取經。

這里的5G應用不是櫥窗里的漂亮娃娃,而是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口中實打實的“新工具箱”。

“5G能解決的問題太多了,可以準確、清晰地獲取井下安全生產數據和環境視頻,實現井上井下高清音視頻通話、各種數據快速傳輸、設備遠程智能控制等。”有礦企負責人說,“這個時代,我們不能被落下。”

煤炭大省紛紛行動起來。

山西、河南、山東、內蒙古……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400余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工信部表示,將持續推進采礦業“5G+工業互聯網”創新突破,加快從“樣板間”向“商品房”的復制推廣。

劉烈宏曾在采礦行業“5G+工業互聯網”現場工作會上表示,新型基礎設施的發展給了我們新的工具箱,如果說我們原來有一批工作箱的話,現在5G來了,實際上給了我們一把重磅的工具,就像關公不能沒有大刀,張飛不能沒有長矛,要趕緊把5G這個工具用起來,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的進程。

孫繼平談了他的預期,隨著5G應用的深入,采掘工作面無人或少人作業、煤礦井下車輛無人駕駛,大概又可以把約一半的礦工解放出來。剩余的最后約六分之一,如巷道巡檢、瓦斯監測等輔助工,也希望可以隨著礦山智能設備的研發投用、5G技術的研發落地,逐漸從井下回到地面。

但人要往后撤,技術就得向前進。霍振龍一一列舉,如開發符合煤礦本質安全要求的覆蓋設備、低功耗模組等,他建議進行適當的政策引導,針對煤礦井下的特點,鼓勵國內通信產品研究機構和廠商進一步開展對5G系統的研發改進,并重點對射頻功率在煤礦安全方面的影響進行聯合研究,確保在有限的安全功率范圍內實現最大的無線覆蓋范圍。

成本也是被不約而同談及的問題。“目前成本還是偏高。”霍振龍說,“希望5G產品能針對煤礦的特點和需求改進設計,同時圍繞煤礦智能化建設,挖掘更多應用。相信5G在煤礦的應用會越來越普遍。”

過去,山西的煤礦正如路遙筆下孫少平工作的“大牙灣”,作業面烏漆麻黑,喧吼聲隆隆不息,人在井下與世隔絕,重復不見天日的勞動,升井后渾身黢黑,只能看清眼睛和嘴巴,被喊作“煤黑子”。更可怕的是危險,“不要帶血的煤,不要帶血的GDP”,舉國上下呼吁多年。

如今在中國智能化程度靠前的煤礦,基本都是地上無煤塵,空中無煤粉,“采煤運煤不見煤”。“和我們合作的華為公司技術人員來自南方,他們都覺得我們礦山特別干凈。”冀杰說,“現在還是比較艱苦,但不能再說高危。隨著技術升級,煤礦的將來一定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策劃 劉莉)

標簽: 煤礦 智能化 5G技術 綠色 智能

上一篇:世界上最長壽的10種動物你知道幾個?玻璃海綿竟活了11000年
下一篇:你還坐著不動嗎?新研究發現成年人久坐不動中風風險會增加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