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普網訊(記者胡利娟)3月12日是第44個中國植樹節,一年一度的義務植樹活動拉開序幕。3月11日,記者從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今年春季,為方便市民多種形式就近植樹盡責,北京市設立春季植樹盡責接待點17處,林木撫育活動接待點28處,此外,28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也將提供多種盡責形式的全年化接待服務。
植綠愛綠護綠蔚然成風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首都市民參與綠化美化建設的熱情日益提高,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義務植樹參與平臺,首都全民義務植樹預約系統全面升級,大家可以通過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微信公眾號進行植樹盡責預約、簽到,還能領取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證書。
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為適應北京的地理及氣候特點,提高植樹造林的成活率,1985年3月18日,經北京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規定全市人民“義務植樹日”的建議,每年四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為首都全民義務植樹日。
“自開展全民義務植樹以來,北京已有超過1億人次通過各種形式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植樹2.1億株?!笔锥季G化委員會辦公室義務植樹處處長劉麗莉介紹說,僅2021年,全市就有422萬人次以各種形式參加義務植樹,栽植樹木100萬株,養護樹木1080萬株。從開展義務植樹前的1980年到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由12.83%提高到44.6%,城市綠化覆蓋率由20.08%提高到4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6平方米。尤其是在義務植樹創新方面,北京市持續推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累計建成國家、市、區、街鄉、社村五級“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44個,群眾盡責更加方便快捷。如今,植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文明意識已在全市蔚然成風。
一季植樹變為全年盡責
過去在大家的記憶中,植樹就是挖坑種樹,但是隨著首都造林綠化工程的不斷擴大,目前的北京已是綠樹成蔭,可以大面積種植樹木的地方也變得越來越少。
為方便市民履行植樹義務,已形成了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其他形式等8大類37種盡責形式,深化“春植”“夏認”“秋撫”“冬防”首都盡責品牌,變一季植樹為全年盡責。
隨著四季的交替,樹木也有著不同的姿態和對生長環境的需求,也為各種盡責形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廣大市民參與綠化美化也不比在春季扎堆兒,而是可以全年就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履行植樹義務。
比如夏天綠樹成蔭,大家可以為樹木澆水、剪枝、除草;秋天落葉滿地,市民可以進行林下廢棄物、可燃物清理,收集落葉做成有機肥料;萬物凋零的冬天,林木鳥獸更需要呵護,為樹木涂白、為樹木穿上防寒保暖的“冬裝”,給鳥兒掛鳥巢,都是盡責的豐富形式。遍布全市的義務植樹基地也會根據季節情況和自身特點組織相應的植樹盡責活動。
綠化美化共建共享
據了解,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已經實現了基地建設體系化、盡責形式多元化、公民履責便利化。今年全市將開展形式多樣的盡責服務接待活動1000余場,廣大市民可以通過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官方網站、“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公眾號等方式,查看義務植樹和撫育勞動接待信息。
另外,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還會公布國家級、市級、區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名單,為市民提供全年化盡責服務。
劉麗莉表示,今年北京市還將充分發揮100余家園藝驛站和一批首都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基地作用,舉辦生態文化主題活動2000場次,讓首都市民充分體驗綠色生活方式。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也將進一步調動各方力量,積極服務廣大市民,推動綠化美化共建共享,讓市民在親身參與植樹盡責的同時,感受到更多的首都綠色生態福祉。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