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與魂。華夏五千年,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奇跡,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截至2021年,中國已有56項世界遺產,總數世界第一,類別極為齊全。它們是全人類共同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李約瑟說中國曾經是“竹子文明國度”,陳寅恪認為中國文化是“竹的文化”。誠然,竹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北京故宮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明清歷史文化的見證。走進其內,精美的園林、豪華的裝飾、珍貴的文物,時不時散發出陣陣竹的清香。寧壽宮花園是學界公認的“宮中苑”精品,而竹香館則是寧壽宮花園以竹造園的精華。
“竹本宜園亭,非所云宮禁。不可無此意,數竿植嘉蔭。詰曲詭石間,取疏弗取甚。”“翠筠滿小庭,靜香送窗內?!薄笆瘡搅岘嚱忧?,幾枝修竹靜含香?!睆那『图螒c專門題詠此地之竹的詩句看,竹香館曾是翠竹搖曳,竹影紛披。弓背狀的圍墻上開辟了許多美麗的琉璃漏窗,也是為了透視竹景。
可惜北方種竹不容易,但乾隆從未放棄過,他曾在詠竹香館詩中說:“北地雖云艱種竹,條風拂亦度筠香。”竹子再難種也是要種的。以至于《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規定:“寧壽宮等處補種花、樹、竹子,由南花園辦理。”
“鑲斑竹”“用竹穰子做心子”“畫斑竹色”“鑲桃絲竹做”等,是雍正和乾隆對紫禁城裝飾的圣旨。為此,斑竹紋包鑲、攢竹裝修、竹絲鑲嵌、竹簧貼簧和竹編天花等五大竹質工藝,就成為故宮裝修的一大特點。倦勤齋是乾隆當太上皇后的住所,要求必須有一片竹林。為此,工匠們用楠木做出竹林的模樣,然后在楠木上著色繪畫,細致到把竹節都畫上了。工藝上使用了竹絲鑲嵌、竹簧雕刻等,數以萬計的半毫米粗的雙色竹絲鑲嵌成萬字形的吉祥圖案,每條萬字邊由13根深淺相間的竹絲拼成。倦勤齋還是紫禁城中竹簧裝飾最多的地方,共30幅。如百鹿圖便運用了4種竹簧雕刻的技法,薄片竹簧雕刻用于遠山、樹木之類,黃楊木雕刻用于近景樹木,竹絲技法用于各種線型裝飾,厚竹簧雕刻用竹子橫切面為裝飾表面。
此外,故宮內還館藏有墨竹、竹刻、文竹、紙、筆、管、扇、盆景等眾多竹主題的國寶。比如元代趙孟頫和夫人管道升、兒子趙雍共同完成的《趙氏一門三竹圖》,以及元吳鎮《墨竹坡石圖》軸,元倪瓚《竹枝圖》卷紙本,明王紱《墨竹圖》軸,清鄭燮《墨筆竹石圖》軸,清石濤《高呼與可圖》卷等國寶級的墨竹畫;清乾隆的文竹小炕幾、清宮造辦處制的文竹嵌竹絲冠架,清中期的文竹嵌石雙圈式三層盒和文竹蕉葉饕餮紋瓶等文竹器物;唐代的陶彩繪持排簫女俑和持笙女俑、清康熙的紅漆描金云龍紋排簫、清乾隆的龍簫等竹管樂器;清代的黑綢繡花蝶竹柄團扇、竹柄紗地堆綾加繡花蝶扇、竹柄紗地堆綾加繡花鳥石榴扇、竹股燙花素面折扇;清中期的木胎海棠式盆翠竹盆景等。
沈陽故宮于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也館藏著墨竹、竹雕、竹樂器、竹家具等珍貴文物。如郎世寧的竹蔭西狑圖,以及竹雕蟹、竹雕人物臂擱、竹篁八方盒、朱漆云龍箎、朱漆描金云龍簫等。
(國際竹藤組織供稿)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