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wǎng)

星際探索:折射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渴望

發(fā)布時間:2022-03-22 13:54:45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人類對于太空的探索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星際探索》片名來自著名的拉丁文諺語,翻譯成中文就是“循此苦旅,以達天際”。影片上映于2019年,從片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次星際探索之旅,彰顯了人類進一步探索星辰大海的雄心壯志。

影片中,宇宙飛船已經(jīng)可以到達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海王星,并且已在太陽系邊緣建立基地用來探測太陽系以外的生命。主人公羅伊的父親在20年前執(zhí)行海王星探索任務(wù)后失蹤。面對一系列事件,羅伊為了探尋真相開始了他的星際探索。按照計劃,羅伊的任務(wù)是從地球出發(fā),到月球發(fā)射基地,再前往火星基地想辦法聯(lián)系他的父親,需要乘坐飛船依次到達這些地點。在羅伊的“星際探索”旅程中,火星是除了金星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可以說是太陽系中人類最容易到達的地方,因此也成為人類了解最多的行星。

在科學家看來,太陽系科學中的許多關(guān)鍵問題都可以通過探索火星得到答案。截至2020年6月底,人類共實施了44次“探火”活動,其中完全成功和部分成功23次,在剩下的21次中很多探測器未能到達火星就半途“夭折”,這讓科學家既收獲了成功的喜悅也品味了失敗的痛苦。

火星距離地球最遠距離超過4億公里,最近距離也有5500萬公里左右,而這種最近距離大約每15年才會出現(xiàn)一次,這也是從地球觀測和登陸火星的最佳時機,因此被稱為最佳“火星探測窗口”。但是,15年的等待實在太過漫長,經(jīng)過科學家精密計算,大約每隔26個月火星與地球之間會出現(xiàn)一次較近距離的會合周期,雖然不是最近距離,但此時地火距離能夠滿足登陸條件,顯然這樣的周期頻率才更能跟得上推進火星探測器發(fā)展的節(jié)奏。由于火星探測器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最遠可達到4億公里,這是地月距離的1000倍,人類還需要解決超長距離測控和數(shù)傳的難題,才能實現(xiàn)地面測控站與探測器之間聯(lián)絡(luò)通暢,接收到探測器科學探測數(shù)據(jù)。而由于探測器發(fā)射出的信號通過遙遠距離再傳輸?shù)降厍虻臅r候,信號強度大大減弱,往往需要采用更大口徑的天線才能接受到微弱的信號。

《星際探索》被稱為是第一部在火星“拍攝”的電影,采用了真實的火星影像,鏡頭下被赤鐵礦所覆蓋的火星呈現(xiàn)出橙紅色。

面對浩瀚的太空,有著太多的未知等待人們?nèi)ヌ綄ご鸢福m然影片中通過搭載太空飛船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星際穿越,但實際上人類對于太空探索了解還非常有限。

真正的科幻電影往往想要表達的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渴望與幻想,折射出的科技之光閃耀的是人類為科學獻身的大無畏精神,照耀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在科學道路上勇往直前,努力追尋自己的太空夢,扎扎實實地將一個又一個科幻電影中虛構(gòu)情形變?yōu)楝F(xiàn)實。

(作者系中國科技館基金會辦公室副主任)

標簽: 室副主任 信號強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