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4月22日是世界法律日。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家長有責任對青少年進行普法教育,和孩子一起提升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分年齡階段學習不同法律知識
對青少年進行普法活動,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提高法治觀念、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樹立權利意識。首先要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了解如何保護自己。
普法教育要將理念、概念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要與青少年的理解能力相適應。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了解一些消防安全知識、基本的交通規則;小學高年級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了解消費者權益、環境保護、交通安全等,初步了解未成年人能夠理解的違法犯罪行為、危害和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初中階段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家的基本制度、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了解物權和知識產權的概念。跟青少年相關的侵權行為也要學習,比如遇到校園傷害、體罰怎么辦。
到了高中階段,深化對程序原則的認識、建立尊重所有權的觀念,進一步了解合同訂立和履行的法律規則,全面認識家庭、婚姻、教育、勞動、繼承等等和個人成長相關的法律。同時,也要了解一些我國加入的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比如《兒童權利公約》《殘疾人權利公約》。
以恰當的方式進行普法教育
普法是跟認知發展相關的過程,是理解、遵守規則,了解權利和義務,形成物權、人權觀念的過程。家長更要積極學習《家庭教育法》,成為孩子們學法、守法、用法的榜樣。
以孩子能理解的形式來進行教育也非常重要。前不久的社會新聞里,有一個媽媽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帶去派出所“自首”,說孩子兩次偷東西。實際上,把孩子帶去派出所,容易對于低齡的孩子造成心理陰影。英國導演希區柯克小時候很調皮,父親為了管教他,有一次把他送到警察局去關了10分鐘。希區柯克說他永遠忘不了牢門關上的聲音,這種被拋棄的恐懼影響了他的一生。
通過生活案例學習法律
在生活中通過案例來學習,也是普法教育一種很好的方式。北京電視臺的《法治進行時》以及羅翔老師的法律講座深受歡迎,就是因為用大量的案例進行普法,并貫穿了對人的尊重和對生命權、財產權的保護。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無意中觸犯了法律。比如春天楊絮飛舞,每年都有未成年人因為好奇點燃楊柳絮,造成火災。而這一行為如果達到法定年齡就會以危害公共安全而被判放火罪。還有些受害人不懂得保留證據、報警求助,卻以暴制暴,結果受害者反而成了犯罪者。
有些人擔心青少年學法后會鉆空子,在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年齡不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當然不是。不到年齡不負刑事責任,不等于家長沒有監管責任,也不等于不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對于低年齡的青少年,進行道德品行教育更為重要,如果能樹立對生命的尊重、對他人權利的尊重,那么無論多大年齡都不會去挑戰法律的底線。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