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萬千
珠峰(視覺中國供圖)
“2022年5月4日上午,一個重達50千克的自動氣象站,在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處正式建成。”這是世界上最高的自動氣象站。其實,珠峰北坡高海拔地區建自動氣象站,自去年就開始了,從5200米到8300米,共建了8個,這是最后也是最高的一個。
那么讀者也許會問,這個最高點為什么不建在珠峰頂上,只差區區18米?其實大家都知道,珠峰也是中尼兩國的分界,我們不能把自動氣象站建到國界線上,而且珠峰峰頂面積也不大,建自動站多少也會影響自然環境。
珠峰低溫賽北極
很顯然,珠峰自動氣象站剛剛建成,自然還不能得出長期平均的氣候特點。因此我們只能通過過去無線電探空儀資料來大體了解。無線電探空儀是個小小的儀器,掛在大氣球下升上了天,一路上把探測到的氣象資料用無線電報發下來,地面上接收到后翻譯出來,就知道了一路上的氣象狀況。這種探測可以達到二三十千米高度,直到氣球爆炸為止。
珠峰附近有個定日高空氣象站,珠峰位于它東南方七八十千米的地方。在近9000米高空相差這點距離,溫差是很小的。根據定日氣象站測得的大約11年的資料,珠峰以1月份最冷,1月平均氣溫大約是零下36℃,這比我國冬季最冷的黑龍江省漠河還要冷許多;珠峰以7月份最熱,可是平均氣溫仍低到零下19℃左右。在這11年里,珠峰高度上曾經出現過的最高氣溫只有零下14℃左右,最低氣溫達到零下57℃。
珠峰,由于它的低溫嚴寒和終年積雪,獲得了“世界第三極”的稱號。但是,以溫度來說,它的嚴寒程度總體已經超過了北極,而僅次于南極,應該排老二才對!
正是:珠峰賽北極,高處不勝寒!
風速有多大,風力有多猛?
登頂珠峰的最危險氣象條件主要有大風和大雪。所以登頂珠峰的最佳季節是五月,即大風季節已經結束而大雪季節尚未開始。所以人們十分關心珠峰上風有多大。
同樣原因,因為當時珠峰上沒有氣象站,因此高空風速也要靠在地面幫助測定,即在附近無線電探空站上用雷達觀測探空氣球位置,即2次觀測(1分鐘)之間的氣球移動距離,除以60獲得該點的風速(米/秒)。
根據無線電探空儀長期觀測,我國南方北緯30度附近地區上空,冬半年有一支流速特快的氣流,稱為西風急流。急流中心高度一般在11~12千米左右,隆冬1月急流中心的平均風速達到了每秒60~80米!我國珠峰海拔近9千米,已經伸到了急流中心的下方,所以,珠峰腳下定日氣象站,9千米高度上1月份的平均風速也達到了每秒35米,從收集到的149次探空觀測中挑出來的最大風速,就已經達到每秒87米。珠峰上風速之大,由此可見。
可是,有趣的是,因為高空空氣密度小,所以高原高山上風雖大,而力不猛。在珠峰高度上,每秒87米的風速,垂直吹在1平方米的面積上,只有185千克的壓力。而在海平面上每秒87米的風速,風壓足足有473千克之多。或者說,如果在海平面上,只需要每秒54米的風速,就可以有185千克的壓力了。
所以有人講,在很高很高的高空,大風是連樹枝也吹不彎的。如果計算一下,在60千米的高空,即使刮每秒100米的特大風暴,也展不開旗幟。因為這樣的風所產生的風壓力,和海平面上每秒2米的風速產生的壓力是一樣大的。
珠峰地區還有一件奇事,就是風速的晝夜變化極大。這是因為日出后地面受熱升溫,上下對流增強,下降氣流把高空急流的動量下傳的結果。因此“早出發,早宿營”便成了攀登珠峰的行軍紀律。
珠峰天色什么樣?
珠峰上還有許多怪事,這些怪事都和珠峰上大氣密度很小有關。
原來,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的底部,大氣密度是每立方米1226克重,稱為一個大氣壓。但是隨著海拔上升,在5500米高度,密度就降了一半。在珠峰上更只有約30%,不足450克重。所以吸3口氣才頂地面上吸一口氣的氧,人就會有高山反應。這種反應連機器也會有,例如在4000-4500米高度,汽車發動機的效率大約降低一半。
高山上氣壓低了,水就容易燒開。例如拉薩海拔3645米,水88.4℃就開了;珠峰上更是約76℃就開了。在這種“開水”里煮飯,許久還是半生不熟的。
記得一首民歌中說,“蘭蘭的天上白云飄”。其實藍色并非天的顏色,而是大氣層中大氣分子散射陽光中藍色光線的結果。因此氣壓越高,大氣越稠密,天色便越藍;而海拔越高,大氣越稀薄,藍色便越弱,天色便藍中帶暗,藍中發黑。我國民航客機巡航高度正是9000-10000米,因此從飛機上看天空便就是這種藍黑色。等到我們繼續上升到大氣層外,比如人造衛星高度,完全沒有了這種散射光,天空就是黑色的了。從大氣層外看地球,好像披著藍色輕紗,這就是我們的大氣層了。
在珠峰上,由于散射藍色光減弱,夜間繁星滿天,且不眨眼;白天月亮也和太陽一起普照。
珠峰上年雨量有多少?
這是個難題。因為降水量是自動氣象站不能觀測的氣象要素之一。只能根據大氣中水汽含量垂直分布規律來推測。
自然界里,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和大氣密度一樣,都是向上遞減的,而且減少速度比大氣密度還要快得多。如果以壓力計算,大氣壓力在5500米高度上減成一半,而水汽壓力則在3000米高度上就減少成一半了。如果地面的水汽壓力為100%,4000米高度上的水汽壓力只有地面上的約30%,難怪喜馬拉雅山脈南坡上帕里的年降水量也不到400毫米。到珠峰高度上,水汽壓力大約只有地面上的2%~3%,或者說只有4000米高度上的1/10到1/15,珠峰上的年降水量就按西藏帕里的1/10算,大約有40毫米左右。這和南極高原中心南極點附近的年降水量也差不多了。
照這樣說,珠峰上的年降水量和地球上最干旱沙漠地區差不多。那么,珠峰上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的雪呢?這主要因為那里氣溫極低,雪面蒸發極慢。南極點上年降水量不過10個毫米,但腳下卻積起了2000~3000米厚的冰蓋,正是這個原因。
當然,珠峰上風大,會大量吹跑積雪而不進入雨量筒中,也會大量把地面積雪吹進雨量筒中。所以世界上許多低溫風大的地區是只觀測降水日數而不觀測降水量的。因此,即使珠峰上氣象站有人值守,也是無法測得準確降水量的。
(作者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