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視覺中國供圖
科普時報訊(記者吳桐)國際期刊《科學報告》,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展示了大熊貓及其祖先使用拇指狀的“第六指”握緊竹子的最早化石證據。這一發現表明大熊貓轉向專門的竹子食譜可能起源于至少600萬年前。
與其他哺乳動物前肢有五根手指不同,大熊貓還有“第六指”,那就是在其手掌前端有一個增大的手腕部骨骼,就像一根多出來的“拇指”,讓大熊貓的手掌得以形成對握,抓住竹子。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介紹說,大熊貓用牙齒撕裂竹竿時,緊緊抓住竹竿是“第六指”最主要的功能。
論文作者和同事在中國云南昭通附近水塘壩發現一個古代大熊貓類生物個體的腕骨,可追溯至晚中新世約600萬—700萬年前。他們比較了這塊骨骼與過去發表的現代大熊貓和一種印度熊腕骨的形狀和大小。這種印度熊是生活在900萬年前的古代熊,可能與大熊貓有共同祖先。據此判斷,距今600萬至700萬年前的始熊貓,已具有“第六指”,而一直到現代,大熊貓的“第六指”并沒有進一步增大。
論文作者發現,現代大熊貓的拇指狀結構與始熊貓的腕骨擁有同樣的獨特形狀,但與這種印度熊不同,始熊貓的腕骨更大、更寬、更呈鉤狀。這說明這一拇指狀“第六指”沒有出現在這種印度熊或其與大熊貓的共同祖先身上,而是僅出現于大熊貓世系。
論文作者發現,就體型比例而言,現代大熊貓的拇指明顯短于始熊貓,并且大熊貓的拇指末端有鉤,外側表面平坦,始熊貓則沒有這些特征。論文作者指出,大熊貓拇指末端的鉤或許幫助現代大熊貓更好地抓住竹子,長度較短、外表面平坦或有助于行走時的體重分配。論文作者判斷說,這些承重限制可能是為什么大熊貓的這一拇指狀結構從未演化成一根完全的“手指”的主要原因。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