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天天視點!迄今最小納米管造出自組裝無泄漏管道

發布時間:2022-09-08 09:34:3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未來有望將藥物輸送到個體細胞


【資料圖】

科技日報北京9月7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HU)研究人員設計出由最小納米管組成的無泄漏管道,可自我組裝和自我修復,且可將自己連接到不同的生物結構,這是創建納米管網絡的重要一步,該網絡將來有望用于向人體中的靶細胞提供專門的藥物、蛋白質和分子。研究成果發表在7日的《科學進展》雜志上。

研究團隊的方法基于一種既定技術,該技術將DNA片段用作“基礎構建塊”,以生長和修復管道,同時使它們能夠尋找并連接到特定結構。以往研究制造出的納米孔結構較短,且設計側重于DNA納米孔控制分子在實驗室生長的脂質膜(模仿細胞膜)上的運輸能力。現在他們造出了直徑約7納米、長度為幾微米的“管子”,可以更有效的輸送分子,并有望搭建成更復雜的“管道網”。

新納米管使用在不同雙螺旋之間編織的DNA鏈形成,其結構有像手指網套一樣的小間隙。由于尺寸極小,為了測試這些管子是否可在不泄漏的情況下將分子運輸更遠的距離,研究團隊用特殊的DNA“軟木塞”蓋住管的末端,并用它們運輸熒光分子溶液以跟蹤泄漏和流入速率。

通過精確測量管的形狀、生物分子如何連接到特定的納米孔,以及熒光溶液的流動速度,研究團隊展示了管子如何將分子運輸到微小的、在實驗室生長的一種類似細胞膜的袋子中,這些發光的分子,在其中就像水一樣沿著管道滑行。

研究人員表示,使用這種管道系統可將某些材料或分子的流動引導到更長的距離,還可使用另一種DNA結構控制何時停止流動,這種結構能非常具體地與管道結合,作為閥門或接頭來控制運輸。

此類DNA納米管可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神經元如何相互作用,還可用于研究癌癥等疾病,以及人體200多種細胞的功能。

【總編輯圈點】

科學家一直想要構建出不會泄漏的納米管道,這次他們想出的辦法是一種簡單的自組裝技術:將分子混合在溶液中,就能讓它們形成想要的結構,搭建出的管子可以連接到不同的“端口”上,形成管道。而當這種管道足夠長且四通八達,就可以實現讓藥物分子沿著納米管“高速公路”運輸,去往它們該去的位置。更進一步,管道不但能讓分子在特定腔室或細胞內停留,還能將它們離開細胞后的情況,詳細反饋給科學家。

標簽: 研究人員 流動速度 組裝技術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