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航空母艦電磁彈射到底有多強?量子通信是怎么運作的?隱身飛機如何做到隱身?人腦和電腦如何連接?
(資料圖片)
9月7日,延期舉辦的2021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在廣東科學中心圓滿落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76個代表隊232名選手通過網絡視頻連線方式“云端”比拼,讓這場在穗創辦、推向全國的科普比賽持續撒播科學的種子。
“好的科普能夠幫助公眾叩開科學之門,拉近公眾與科學的距離,讓科技創新成果真正惠及公眾。”中國科學院院士、大賽評委蘇國輝評價道。
從“60后”到“00后”選手讓科普事業代代相傳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是目前全國范圍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強、最具權威性的科普講解比賽,由科技部主辦,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等承辦。
今年大賽首次采取全程線上視頻展示結合線下專家評審的形式舉行。評委們通過視頻和實時連線的方式,觀看選手們限時4分鐘的自主命題講解展示,分別從內容陳述、表達效果和整體形象三方面進行評分,選出大賽各個獎項。
“天問一號”的秘密、“抗疫神器”的誕生、太空中的衛星互聯網、消防員的超級防護服、青海的藏狐、寧夏的草、韶關的稻子、月球的土、腸道里的細菌、皮膚上的黑客……賽場上的話題五花八門,在短短4分鐘內,選手們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用實驗、表演、動畫視頻、音樂和PPT等最直觀的形式,把最前沿的科技,或是看似尋常卻蘊含了重要科學原理的事物條分縷析、講解透徹,讓普通人不僅聽得懂而且喜歡聽,充分感受科技魅力。
從“60后”到“00后”,從專業科普講解員到醫護或科研人員,來自不同年齡層和領域的選手們都使出渾身解數。最終,軍隊代表隊的祝一航、市場監督總局代表隊的林月琦、上海代表隊的虞挺,廣州代表隊的李雪等10名選手脫穎而出,贏得大賽一等獎,被授予“全國十佳科普使者”稱號。另外20名選手獲得二等獎,45名選手獲得三等獎。此外,大賽還評出“最具人氣獎”“最佳口才獎”“最佳形象獎”共14名,優秀組織獎若干名。
“國字號”大賽在廣州誕生 8年惠及群眾近1.5億人次
廣州是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的發源地。大賽于2014年創辦,在科技部的高度重視和廣州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逐步推向全國,至今已成功舉辦八屆。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創新創業的一片熱土,科普講解大賽在廣州發起順理成章,而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以及公眾對科普的強烈需求,則成為大賽越辦越好的重要基礎。”蘇國輝院士說道。他對大賽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表示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是科學傳播方式的有益創新,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科普人才,提升了全社會對科普工作的關注度,推動了我國科普事業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大賽創辦8年來,全國各地舉辦大小規模科普講解大賽2000多場次,規模逐年壯大,全國各級賽事參賽選手累計超過16.3萬人次,線上線下參與群眾近1.5億人次,已發展成社會影響力大、公眾參與度高的重大特色科普品牌活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通訊員:張彩瑩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維宣 通訊員:張彩瑩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彭文強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