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草莽,水云魚鱗,旱云煙火,雨云水波。”以農(nóng)為本的古人,善于從云的外觀,找尋與氣象的關(guān)聯(lián),留下了諸多富有哲理的農(nóng)諺。
看云觀天氣,是人之生活常識。早晚鍛煉時,筆者就養(yǎng)成觀云的習慣。看它們閑庭信步,看它們天馬行空,看它們喧鬧無比,看它們優(yōu)雅靜淑,看它們絢爛多姿,看它們變化多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因此,觀云是一件有趣的事,特別是秋天的早晚,云看上去更為集中,更便于觀察,更易讓人聯(lián)想。
每片云朵,都有自己的名字。晴朗的日子,棉絮狀的積云,在天亮后幾個小時內(nèi)出現(xiàn),云底平坦,慢悠悠地從天上飄過。白色或灰色的高積云,讓我們看出明顯的層次感,據(jù)說有4個云種或7個變種。太陽初升,光線迷離,因為層次的優(yōu)越感,它們更能形成美麗的云景,讓人流連忘返。
(資料圖片)
最喜歡看的是高天流云。那種卷云,看上去像白色的頭發(fā),優(yōu)雅縹緲,有脫塵空靈之感。科學上解釋,這種云體全部由冰晶組成。冰晶下落的時候,穿過對流層上部高空中的風,形成精美的天空藝術(shù)繪畫效果。最不喜歡看的,是團塊狀的層積云,要么糾結(jié)在一起,要么有明顯的縫隙,常常成為陽光的終結(jié)者,讓人無端地生出壓抑感。盡管,它是最多變的云彩之一。
觀云,古人比我們有想象力。霄、靄、雯、矞,是云的稱謂;云靄、云層、云堤、云朵、云海、云腳,是云的雅名;云氣、云濤、云霞、云霄、云崖、云煙,也是云的別稱。我們的通稱,只不過是云彩而已。即便古人所言的云霞,也有講究,指的是彩云和彩霞。高天上流云,落地化甘霖。彩云是一種日華現(xiàn)象。云中含有小冰晶或者小水滴時,太陽光射過來發(fā)生衍射現(xiàn)象,太陽光譜被分離,形成五彩或七彩的光芒。
“彩云之南”得名于無與倫比的彩云。漢武帝時期,云南由于“彩云南現(xiàn)”,被命名為“云南驛”。在滇池旁的古城昆明,自古以來云蒸霞蔚,被稱為“云霞都會”。《大話西游》中的紫霞仙子這樣憧憬著:“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云彩來娶我……”我們所言的“七彩祥云”,與古人言說的不同。“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錫羨垂光,景星慶云。”古人眼中的祥瑞,“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囷”“一曰非氣非煙,五色氤氳”,只是一種狀態(tài)。
“若教花自在,應(yīng)作彩云飛。”彩云多出現(xiàn)在凌晨、黃昏和夜晚。喜歡看太陽初升時,晴空萬里的天空,突然間就有了云,云體色彩暗淡,且形體巨大,越來越多,開始鋪展和流動,變幻出各種造型,即將遮擋陽光。過了不大一會兒,云被一雙無形的大手撕扯開,霞光四射,神采奕奕,巨大的云影投在大地上,忽明忽暗,時靜時動,如進入了夢幻般的世界。漸漸地,云影之外的大地就好像鍍了一層金,明晃晃的,讓人感到特別亮麗。
彩霞呢,是指彩色的云霞,類似于彩虹。早晨稱“朝霞”;傍晚為“晚霞”,又名“火燒云”。最喜歡看晚霞,雖然云體較小,卻形狀多變,瑰麗多姿,五彩繽紛。傍晚,西北方向一片霞光,跟即將到來的黑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過是某些人的感喟。看看古人對晚霞的雅稱:紅霞、云霞、錦霞、落霞、霞光、霞影、余霞、殘霞、暮霞、霞帔、丹霞、歸霞……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觀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有輕虛之艷象,無實體之真形。”這是陸機對游移于空中的浮云的描寫。“或如鐘首之郁律,乍似塞門之寥廓”,晴日云彩被詩人賦予空間立體的形象,恢宏壯觀。
“我們試圖提醒人們,云是大氣情緒的表現(xiàn),可以像一個人的表情一樣解讀。我們相信,云彩是為夢想家準備的,他們的沉思有益于靈魂。”英國記者加文·普雷特–平尼道出了創(chuàng)辦賞云協(xié)會的初衷,“因這云霞,越來越多的人仰望天空,記錄天空,不是為了逃離,是為了聆聽自己。”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理事)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wǎng) - 科普類網(wǎng)站
聯(lián)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quán)所有:科普信息網(wǎng)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jīng)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