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遭遇踩踏,這些方法可以“保命”

發布時間:2022-11-06 08:38:34 來源:長沙晚報 責任編輯:caobo

10月29日晚,韓國首爾龍山區梨泰院大規模人員聚集,引發嚴重的踩踏事故。據媒體最新消息,遇難者已上升至156人,其中包括4名中國公民,另有超過100人不同程度受傷。在世界各地,踩踏事件時有發生,已經成為一大公共安全問題。

怎樣預防踩踏事件?遭遇踩踏,如何有效自救互救?11月2日,長沙市120急救中心培訓科科長、主治醫師吳柱為大家答疑并表示,若遇踩踏事件,倒地者最佳防護姿勢為抱頭屈膝蜷縮以減小受傷可能,盡可能保證呼吸運動空間。


【資料圖】

踩踏事故多發生在人口聚集、人流密度高的公共場所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20年間,全球至少發生了55起較大規模的踩踏事件,導致至少4300人死亡。發生場景主要以大型聚會為主,包括體育賽事、宗教活動、節日聚會、文娛演出等。吳柱說,踩踏事故多發生在人口聚集、人流密度較高,容易形成人流瓶頸的公共場所局部區域,譬如商業區、景區、運動場所、夜總會等。

這四種情形易發生踩踏:一是大客流時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沒有止步;二是人群受到驚嚇,產生恐慌,在無組織無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擁擠踩踏;三是人群因過于激動如興奮、憤怒等而出現騷亂,易發生踩踏;四是因好奇心驅使,造成不必要的人員集中而造成踩踏。

趕赴梨泰院事故現場救治的專家判斷,大多數遇難者的死因歸結為窒息造成的創傷性心臟驟停。對此,吳柱分析說,一旦有人不小心摔倒,或被人群擠倒,就會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人們一批一批倒下,后面的人推擠著前面的人就會一層一層擠壓在一起,胸部受到嚴重擠壓的,根本沒辦法擴張。人的呼吸是需要胸腔擴張來完成的,由于人壓著人,呼吸受限,如果不能及時解除,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人就會因為無法呼吸導致窒息死亡。

在踩踏事故中,女性和兒童的傷亡率遠遠高于男性。女性和兒童身體素質較弱,身形相比男性要瘦小,在擁擠的過程中很容易站不穩,在跌倒被踩之后較容易受傷和出現窒息,因此傷亡率高。

提早防范避讓,穩住雙腳不彎腰

梨泰院踩踏事故親歷者拍攝的一則短視頻顯示,現場人滿為患,擁擠不堪,一名白人男子意識到危險,迅速爬到了近旁店家的招牌上,躲過一劫。

“發現有踩踏風險,可以像他一樣就近尋找避險物。”吳柱說,要設法靠近墻壁、柱子,有的甚至可以爬到周圍的牢固物體比如燈箱、粗柱子等上面避險。待人群過去后,迅速離開現場。切記要遠離店鋪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傷。如果路邊有商店、咖啡館等,立即進去暫避風險。

災難事故往往難以預料,提早防范至關重要。平時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避免去過度擁擠的場所。如果身處人多的場所不要推擠、不起哄、不制造緊張或恐慌氛圍。一定要保持警惕,盡量走在人流的邊緣或尾部。當發現有人情緒不對,或人群開始騷動時,要做好準備保護自己和他人。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來時,應立即避到一旁。

不要“逆流而動”。比如突然看到人流向一個方向涌動,這時不要胡亂隨著人流的方向走,更不能逆著人流前進,也不要停下,不要硬擠,而是一邊順著人流一邊向兩側移動,一直移出人群。

穩住雙腳,謹防摔倒。注意不要被絆倒,避免自己成為擁擠踩踏事件的受害對象。發現前方有人突然摔倒,一定要大聲呼喊,盡快讓后面的人知道前方發生了什么,停止繼續向前擁擠。當帶著孩子遭遇擁擠的人群時,最好把孩子抱起來,以免孩子在混亂中被踩傷。

不要彎腰。不可彎腰蹲下系鞋帶或撿錢包,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彎腰提鞋或系鞋帶。一旦身體降低,重心偏移,很可能被四面涌來的人潮推倒或淹沒。

至于公共場所管理方,要有風險提示,根據人流密集程度以及道路狹窄情況,進行風險等級的預警,及時調整分流設施并引導人群。做好緊急情況的應對預案,踩踏事件發生時根據預案靈活處置,最大程度減少意外發生。

擁擠時不慎摔倒,這幾種方法可自救

發生踩踏事件摔倒后,該如何保護自己?吳柱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方法:

拳擊式自救法:被人群擁著前行時,要撐開手臂放在胸前,背向前彎,移動時雙手握拳架在胸前,就像“拳擊手”的防守姿勢,胸前形成一定的空間,以保持呼吸道暢通。如果有機會與人溝通,最好與周圍的人手挽手在胸前,共同抵御外來的壓力。

側臥位自救法:若被推倒,要設法靠近墻壁。面向墻壁,設法使身體蜷縮成球狀,側臥于地面進行自我保護。應一手護住枕部一手護住后頸,雙臂護住顳部和面部,身體屈曲,下肢蜷縮,保護好頭、頸、胸、腹等重要部位,盡可能減少可能被踩踏的面積,而且還能形成一定空間保證呼吸。應急管理部將這個姿勢總結成二十四字訣:緊急側臥,雙手扣頸,護住頭部,蜷縮成團,并腿收攏,全身緊繃。

俯臥位自救法:如果已經被擠倒,無法形成側臥位,也可以順勢形成俯臥位,雙手抱頭,雙肘盡量支撐身體,腰向上呈弓形,以盡量保護頭、頸胸、腹部等重要部位。等人群過后,迅速爬起離開。

踩踏傷員,分情況救治

當發現發生踩踏等群體傷害事件時,可撥打緊急救援電話120、119、110,啟動緊急救援體系。呼救越早,專業救援力量到達現場越早。

疏散人群以后,評估環境,確認現場安全,做好個人防護。檢查傷者生命體征,判斷傷者意識、氣道、呼吸,制止活動性大出血、解除氣道梗阻等威脅生命的傷情。

吳柱表示,群體性傷員救治遵循“先搶后救、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先近后遠”的原則進行救治。如果傷者意識不清醒,有呼吸和心跳,注意清理呼吸道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監測生命體征。

如果傷者無反應無呼吸,立即開放呼吸道,現場實施心肺復蘇。由于遭踩踏后的傷者有可能出現肋骨骨折、臟器破裂等,這時需檢查傷者全身的傷情,避免不當的按壓手法給傷者造成次生損傷。

對傷者傷口可實施現場初步止血、包扎,對骨折的進行臨時固定。服從現場統一指揮,協助120急救人員將傷者安全送院救治。(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章爍)

標簽: 公共場所 生命體征 緊急救援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