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11月6日,記者從《濕地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部級高級別會議閉幕式上獲悉,作為此次大會的主要成果“武漢宣言”正式通過并對外發布,呼吁各方以強烈意愿和實際行動,促進各類濕地的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
自《公約》締結51年以來,盡管目前已指定2466個國際重要濕地,認定了43個濕地城市,發起了19項區域倡議,各級為實現濕地持續保護并不斷提供惠益和服務作出了許多努力,但自然濕地仍然減少了35%, 導致寶貴的生態系統及其功能和服務受損,影響到所有個人和社區。
【資料圖】
重申濕地保護、修復和合理利用是《公約》的核心原則,與其他多邊環境協定所有利益相關方合作,抓緊實施好這些原則,對于遏制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減緩、適應和抵御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及其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聯合國生態系統十年修復行動,造福今世后代都是至關重要。
因此迫切宣告:在《公約》生效51周年之際,為避免全球濕地持續退化和喪失而引發的系統性風險,我們必須以強烈意愿和實際行動,促進各類濕地的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
為此,我們將努力:
1. 采取適當和緊急的措施,實現遏制和扭轉全球濕地喪失的目標;
2. 考慮各締約方不同需求,從各種渠道籌措更多資源,以強化實施《濕地公約第四期戰略計劃》,并制定具有更大力度的第五期戰略計劃,在2030年前采取更有影響力的行動;
3. 考慮將濕地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納入國內立法、計劃或行動,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其他相關多邊環境協議的實施,以及相關國際協議和機構之間的協同增效;
4. 鼓勵所有締約方與民間團體利益相關方、學術界和私營部門合作,針對濕地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在保障社會和環境安全下,制定戰略目標和優先領域,并利用創新技術加強濕地調查、監測和評估;
5. 支持各締約方根據《公約》,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的立法和執法,并為評估和維護濕地生態系統服務作出努力;
6. 開展濕地及其生態系統服務的自然資產評估和核算,酌情利用財務框架對濕地進行價值估算,開展生態系統服務補償,以便根據國情和優先行動,探索和建立創新、多樣的投融資機制,促進濕地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
7. 保護、修復和可持續地管理城市和郊區的濕地,酌情建立濕地公園或濕地教育中心,推進濕地城市認證,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生物多樣性友好及可持續的濕地城市;
8. 采取濕地保護和修復措施,以應對諸如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土地和水資源退化、毀林、荒漠化、災害風險和人類健康風險等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
9. 加強濕地的保護、修復和可持續管理,特別是作為遷徙、瀕危和特有物種棲息地的濕地,以及在水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濕地;鼓勵對泥炭地、珊瑚礁和海草床、紅樹林、高原濕地、地下水系等脆弱生態系統適當采取優先保護和管理。
10. 加強濕地水污染防治,發展環境衛生服務,建設廢水處理基礎設施,實施流域綜合管理,促進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以減少濕地污染;
11. 利用《公約》區域倡議、科技委員會、宣教計劃以及其他相關多邊環境協議下設科學機構等,加強全球濕地保護工作者之間的技術合作和知識共享;
12. 鼓勵締約方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確保原住民和地方社區、婦女、青年、殘疾人、學術界、民間團體和私營部門充分參與各類濕地的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