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冬季節,就感覺呼吸困難,甚至開始出現反復咳嗽、咳痰等。專家提醒,如果出現這些癥狀,需要警惕慢阻肺。
(資料圖)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簡稱,這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常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規范治療,慢阻肺可最終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長期隱匿,從發病到出現癥狀要經過5—10年
慢阻肺屬于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發于秋冬季和老年群體。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和(或)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見的癥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加劇,慢阻肺防治變得更加嚴峻。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估計,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13.6%,總患病人數近1億。
很多人容易忽略慢阻肺的發生,這與慢阻肺早期癥狀較為隱匿且不具有特異性有關。據悉,慢阻肺從發病到形成、出現明顯的癥狀一般要經過5—10年,這期間病情一直處于“不動聲色”的隱匿階段,但過了這個階段,慢阻肺就會露出猙獰的面孔。
慢阻肺具有“四高”的特點,即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負擔,而且慢阻肺患病周期長、反復發生急性加重、有多種合并癥。
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馬霞表示,如果慢阻肺患者沒有及時發現且未接受系統正規的治療,病情很容易進行性發展。當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或活動耐力下降的時候,患者的肺功能往往會出現中重度受損,晚期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會不斷加重,嚴重的會出現呼吸衰竭,進而引發一系列心、肺疾病,不僅治療上更加困難,而且患者還要面對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
吸煙并非導致慢阻肺的唯一因素
吸煙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吸煙能誘發慢阻肺已被證實。統計數據顯示,慢阻肺死亡的患者中85%—90%的人有吸煙史。中日友好醫院煙草病學與戒煙中心主任、呼吸中心副主任肖丹強調,戒煙是吸煙導致的慢阻肺患者要采取的關鍵措施和干預手段。
但近年來,一些吸煙以外的危險因素也被證明與慢阻肺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包括空氣污染、職業暴露、哮喘控制不良、環境二手煙、傳染病等。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教授陳燕表示,這些危險因素可能通過不同的病理生理機制引發多種臨床表現。
今年9月,《柳葉刀》刊發的文章《消除慢阻肺之路》提出了慢阻肺的新分類。新類型包括基因相關型,早年生命事件相關型如早產、兒童哮喘,感染相關型,吸煙或電子煙相關型,以及環境暴露相關型。
陳燕等人撰文分析稱,強調疾病分型將更有利于有針對性地對高風險個體展開篩查,并提高大家對非吸煙風險的認識。目前,已有研究關注遺傳因素對慢阻肺的影響。
提高知曉率,加強早篩和預防
在臨床上,慢阻肺的合并癥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精神疾病如焦慮和抑郁,以及糖尿病等都很常見,極大地增加了慢阻肺患者的負擔和死亡率。
為了推動我國慢阻肺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要大幅提高居民的慢阻肺知曉率,加強慢阻肺的早期篩查,注意預防急性加重,提高基層對慢阻肺的防控能力。
專家表示,對于40歲及以上人群,有長期吸煙、職業粉塵或化學物質暴露等危險因素接觸者,出現活動后氣短或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咳痰、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等癥狀,建議每年進行1次肺功能檢測,確認是否已患慢阻肺。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要加強職業防護,避免與有毒、有害氣體及化學物質接觸,減少生物燃料如木材、動物糞便、農作物殘梗、煤炭等燃燒所致的室內空氣污染,避免大量油煙刺激,空氣污染嚴重天氣減少外出或做好戴口罩等防護措施。
此外,生活方式干預也不容忽視。慢阻肺患者應注重膳食營養,多吃蔬菜、水果,進行適當強度的體力活動。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