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地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1為紅樹林,視覺中國供圖;圖2為秋茄的種子,圖3為秋茄的呼吸根。陳柔青 攝
近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通過了在深圳設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決議,這是國際首個紅樹林中心。深圳能獲此殊榮,一方面得益于深圳市紅樹林資源豐富,另一方面因為深圳對紅樹林的修復效果顯著。11月12日,筆者隨廣東省羅明軍名師工作室“濕地”主題研學團隊,走進深圳紅樹林的主要分布地之一——大鵬壩光銀葉樹濕地園,探尋紅樹林的奧秘。
順潮而生的濕地
壩光銀葉樹濕地園位于白沙灣,灣區(qū)三面環(huán)山、一面朝海。灣內(nèi)風平浪靜,海水清澈,紅樹林郁郁蔥蔥,晴空下偶有白鷺飛過,頗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這里的紅樹樹種有銀葉樹、秋茄樹、鹵蕨等。此處保留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發(fā)現(xiàn)的最完整、樹齡最長的天然古銀葉樹群落,最古老的銀葉樹已有500多歲,因此名為“銀葉樹濕地園”。為保護這片珍稀的濕地生態(tài)資源,政府專門設立了銀葉樹濕地園,不僅完好地保護了成片的銀葉古樹,而且濕地面積由2公頃擴大到96公頃。
紅樹是濕地重要物種之一,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潮間帶。雖然紅樹名字帶“紅”,但顏色并不是紅色。其名字來源是因為樹皮富含單寧,如果將樹皮割開,流出的汁液遇到空氣后會氧化變成紅色。
紅樹林和它生長環(huán)境相互促進,樹根可以攔截海水,從而降低海水速度,有利于泥沙在潮灘沉積,加速灘涂發(fā)育。潮灘的快速發(fā)育,則為紅樹林的擴張?zhí)峁┝烁蟮目臻g。潮灘里的魚蟹蝦貝是鳥兒的美食,退潮時會有種類繁多的鳥到海灘覓食;同時鳥糞又成為紅樹的天然肥料,供給紅樹林養(yǎng)分。紅樹林具有消浪、緩流、促淤三大功能,因此獲得了“海岸衛(wèi)士”的稱號。
紅樹林身懷絕技
灘涂除了高鹽、缺氧,還時常受海浪沖刷,為了在艱苦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紅樹植物進化出許多“獨門絕技”。
一是繁殖靠“胎生”。一些紅樹植物為了對抗海浪的沖刷和高鹽海水,采用“胎生”的繁殖方式,秋茄就是典型例子。秋茄的種子還沒離開母樹時就開始繼續(xù)生長,待到發(fā)育出綠色棒狀的胚軸,胚軸組織疏松,里面儲存水分和空氣。種子的結構上粗下細,當?shù)袈涞接倌嗬铮坏揭惶炀涂稍L成幼苗。即使掉落在海面上,胚軸里面的空氣和水分也會提供生命所需,可長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
二是根系會呼吸。紅樹林生長的海灘環(huán)境風大浪大,土壤黏稠且缺氧。為了能立足海灘,紅樹植物的根部也各具超強的功能,如起支撐作用的支柱根、板根和起呼吸作用的呼吸根、膝狀根。秋茄樹發(fā)育著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從樹干基部伸出再深深扎入泥土,能抵御潮汐和海浪的沖擊。而長在地面密密麻麻的形似幼苗的,是它的呼吸根,其內(nèi)部通氣組織發(fā)達,既可以交換氣體又可以存儲空氣,潮水淹沒時也能順暢呼吸。
三是葉子會排鹽。如果海水太咸,樹根能將海水過濾成淡水。為了讓鹽分不在體內(nèi)堆積,有些紅樹植物配備有特殊的腺體排鹽,能把鹽分以結晶的形式排出葉面,而多余的鹽分會派發(fā)給老葉子,待老葉脫落時一并帶走。
壩光銀葉樹濕地園因獨特的紅樹林風光和豐富的生物資源,吸引著眾多游客前往參觀游玩。尤其是很多家長喜歡帶著孩子來到這里,既能親近自然、鍛煉身體,又能學到知識、接受科普教育,可謂寓教于樂,其樂融融。
(作者系深圳市坪山區(qū)坪山高級中學教師、廣東省羅明軍名師工作室學員)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wǎng) - 科普類網(wǎng)站
聯(lián)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wǎng)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wǎng)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jīng)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