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天天速遞!慎獨自律,居家學習“必修課”

發布時間:2022-11-26 09:50:40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視覺中國供圖)

學有道用心理學提高學習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特殊時期,有些人居家隔離,有些人居家學習。其間,該如何獨處?中華傳統文化告訴我們:“慎獨自律,修己安人”。

獨處的操守

“慎獨”原本是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概念?!抖Y記·中庸》中說:“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币馑际?,君子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要小心謹慎,在無人聽到的地方也要心懷敬畏。從最隱蔽、最細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所以,君子要學會慎獨。

“慎獨”既是一種傳統道德修養,也是個人品行、操守、風范的境界。元代理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許衡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他曾經和別人一起在酷暑路過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天熱口渴,道旁有一棵無主的梨樹,人們都爭著摘梨吃,只有許衡一個人端坐在樹下。有人問他為什么不摘梨吃,他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拿取。”那人說:“世道大亂,這梨沒有主人了?!痹S衡回答說:“梨沒有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體現出一個人對欲望的控制和信念的把握。

“慎獨”在今天的詞典里,意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吧鳌本褪切⌒闹斏?,“獨”就是獨自行事。當獨自一人、無人監管時,也要表里如一,嚴于律己,自覺控制自己的欲望?!吧鳘氉月?,修己安人”,修身養性,福澤家人。

高度的自律

“慎獨”其實就是高度的自律。

高度的自律源自信念的堅定。南宋理學家朱熹曾說過:“君子慎其獨,非特顯明之處是如此,雖是微至隱,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處如此,大處亦如此,顯明處如此,隱微處亦如此。表里內外,粗精隱顯,無不慎之,方謂之‘誠其意’。”大處、小處、明顯的、隱微的、表面的、內在的,沒有不需要謹慎的,這才是堅定的信念。

“慎獨”的高度自律體現在始終如一?!痘茨献印ふf山訓》用了幽蘭、浮舟來比喻“慎獨”:“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為莫乘而不??;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獨,如蘭生幽谷,舟行江海,無人也始終如一。”蘭花生在深谷,不會因沒人佩戴而不散發芬芳;船行于江海,不會因無人乘坐而不漂??;君子的為人處世如蘭生幽谷、舟行江海,無人監管也固守品格,始終如一。

合理的疏解

當前疫情給生活帶來沖擊,打亂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節奏。一些家長因為長時間居家,容易造成情緒失控,對孩子失去耐心,不時否定、指責孩子。這時候,就需要學習“慎獨”。

首先,要自省。保持清醒的認知,認識到是外部的不可控讓我們產生無能為力感,心理上的躁動、不安是在突發事件、巨大壓力下的應激反應,對孩子失去耐心是對現實的逃避和對壓力的錯誤轉移。

其次,要自我調節。接納自己的情緒,正確釋放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應對有優劣之別。合理的表達包括傾訴、繪畫、唱歌、運動等,必要的時候可以求助心理干預熱線。

第三,要自勉。需要重建獨處的生活秩序,在日常中找到意義感和價值感。哪怕只是做很小的事情,也是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

轉化為行動的三個方法

父母給年幼的孩子作出一個冷靜而成熟的榜樣,同時也幫助高年級的孩子對慎獨建立更深的理解。除了有感性的認識、理論的深化,還要有身體力行的實踐。在沒有老師監督、同學陪伴的情況下,高年級的孩子在家至少有三個方面可以練習,一靜坐、二反思、三安身。

成長期的孩子是活潑好動的,可以嘗試每天拿出一點時間讓自己沉靜下來,練習靜坐,將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個點,對身體的每一個感受更加敏感,對每個念頭更有把握。

反思可以放在每一天結束時,盡量動筆來復盤日子,記下讓自己感到驕傲的點滴成長、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事件、自己可以提高的方面,懷著一種感恩和喜悅的心情去迎接新的一天。

安身是協調身心。在家學習可能更多的是腦力勞動,但是體育活動也不能放松,選擇適合在室內或者小范圍內鍛煉的方式,同時積極參與家庭勞動。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一個人壯志能酬在于時勢,是精進還是躺平則由自己權衡。慎獨自律,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愿家長和孩子居于家中,不是怨天尤人、虛度光陰,而是靜心工作、學習,體會不一樣的成長經歷。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閱讀推廣人)

標簽: 始終如一 小心謹慎 修己安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