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世界視訊!兩千年前,我國就有了冬季“溫室”栽培

發布時間:2022-12-07 10:43:05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冬季來臨,北方天寒地凍,蔬菜瓜果已不適合露天生長,一棟棟溫室種植大棚開始發揮作用,豐富多樣的蔬菜瓜果在大棚里蓬勃生長,為嚴寒的冬天帶來溫馨的春色。據史料記載,我國是世界上溫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漢代的“非時種植”

我國關于溫室種植的最早確切記載在西漢。據《漢書·召信臣傳》記載,漢代官員召信臣曾向漢元帝進奏:“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龐,晝夜燃溫火,待溫氣乃生,信臣以為此皆不時之物,有傷于人,不宜以奉供?!贝笠馐钦f,現在是隆冬時節,而在長安皇家苑囿的太官園中建造密封的屋廡,種植蔥、韭菜等菜茹,通過晝夜燃火提高室溫,使蔬菜在隆冬時節也能生長,是“不時之物”,因而“不宜奉供養”。雖然這位官員出于迷信意識,把冬季溫室種植出的菜蔬稱為“非時之物”,但這則史料也從側面證明了,在西漢時期我國已有了現代溫室的雛形,可以種植蔥、韭等反季節蔬菜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另據西漢《鹽鐵論·散不足》中描述當時富人的奢侈生活時,指出有些富人也能吃到溫室培育出的蔬菜“冬葵溫韭”,說明漢代溫室栽培蔬菜的技術已傳到民間。

唐宋時期的“堂花術”

唐宋時期的溫室還被用于花木栽培。據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記載:“常有不時之花,然皆藏于土窖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時即有牡丹花?!边@則史料記載了一些反季節花的種植方法,即把花藏在土窖中,在土窯四周燒火增加環境溫度,所以在隆冬時節也有綻放的牡丹花。

唐宋時期的溫室栽花技術被稱“堂花術”。宋代周密在《齊東野語·馬塍藝花》中,細致描述了杭州郊區馬塍的花農種植堂花之術:“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逼浞椒椋河眉埡鸵恍┎牧献龀刹煌革L的“密室”,在密室里開溝,溝上用竹子搭架,復以細土,把花置于竹架上。然后在溝中倒入熱水,并施牛溲、硫磺等熱性肥料,當水肥的熱汽往上熏蒸時微微扇風,使室中春意融融,經過一夜花便可開放。因此當時人稱贊這種方法是“侔造化、通仙靈”。此法為后世沿襲。

遼代“牛糞覆棚”種植西瓜

公元924年,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征伐西域得勝后,對盛產在新疆和河西走廊的西瓜非常贊賞,遂把西瓜的種籽帶回遼地,敕令推廣。但由于兩地氣候相差懸殊,契丹農藝師們經過長期培植實驗,終于摸索出一套適應寒冷地區種植西瓜的技術,即“牛糞覆棚”技術。

五代人胡嶠在《險北記》中記述:“契丹破回鶻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其種植的具體程序是:在初春時,采取先集中育苗再大田移栽的辦法。為了保持地溫,西瓜下種后,在地上鋪一層牛糞,利用牛糞發酵后產生的熱量增加地溫,促進種籽迅速發芽生長,并在畦田上搭蓋草棚以抵御霜凍。秧苗在棚內一直長到小滿氣候漸漸穩定之后,再移栽到棚外的大田里生長,從而保證西瓜能在炎夏時節上市,“牛糞覆棚”栽培西瓜技術,是遼國農藝師對農業溫室種植技術的一大貢獻。

明清的“暖洞子”和“洞子貨”

明清時期基本上使用“暖洞子”來生產反季節蔬菜。所謂“暖洞子”,即當時的一種溫室,是一種地窖式或半地窖式的屋子,屋子里修筑土炕,燒火增加溫度,菜蔬種植于“暖洞子”里,在隆冬時節也能正常生長。明代謝肇淛在《五雜俎·物部三》中記載:“京師隆冬有黃芽菜、韭黃,皆富賈地窖火坑中培育而成?!鼻宕税言谶@種暖洞子里生產出的菜蔬瓜果稱為“洞子貨”。

明清時期在暖洞子里生產的菜蔬品種很多,尤以黃瓜最為著名。《學圃余疏》里說:“王瓜出燕京者最佳,種之火室中,逼生花葉,二月初即結小實。”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北京的“洞子貨”不僅有黃瓜、黃芽菜、韭黃、蘿卜等各種新鮮菜蔬,還有在溫室中“以火烘之”生產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花卉,這種花被稱為“唐花”,種植唐花的溫室又被稱為“花洞子”??梢娒髑鍟r期我國溫室栽培的技術已經相當高明了。

(作者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

標簽: 溫室栽培 反季節蔬菜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