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考古工作者拿刷子清理甲骨文上的泥沙 (視覺中國供圖)
近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專題通報了河南安陽殷墟考古與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最新進展。這是對甲骨文的深耕研究,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行動。這些研究展現了商代社會文化面貌,以及文明發展成就,進一步展示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是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目前已發掘的數以萬計的甲骨極具文化價值。據甲骨學殷商史研究專家宋鎮豪介紹說,其中最為亮眼的一塊甲骨卜辭完整、字口“涂朱”,被譽為“甲骨之王”。
所謂“涂朱”甲骨,就是把辰砂磨成紅色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除了讓刻痕所表現的文字更醒目外,是否包含著古人對紅色的崇拜和更豐富的寓意,還需深入研究。然而正是這一抹鮮紅,歷經3000多年歲月磨礪仍光彩耀眼。那么,“涂朱”所用的紅色是什么,為什么要在甲骨上“涂朱”,古人對紅色的情愫何緣而來?
甲骨上字口涂的紅色物質叫作辰砂,又稱作“朱砂”,主要化學成分是硫化汞,它是一種色彩鮮艷和產量稀少的礦物單晶體、連晶體、晶簇,既是寶貴的礦物原料又是含蓄質樸、美麗天成的觀賞石。辰砂是提煉汞的最主要的礦物原料。中醫利用辰砂作為安神、定驚的藥物。辰砂的單晶可以作為激光調制晶體,是現代激光技術的關鍵材料之一。
辰砂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彩陶中。距今7000年左右的甘肅秦安大地灣紅色彩繪灰陶甕口部紅色顏料,以及紅色彩繪陶盆口沿部紅色顏料均為辰砂。在與大地灣同一個時期的河姆渡村遺址第三文化層中,發現漆碗的碗壁外均有一層薄薄的紅色涂料,色澤鮮艷,微有光澤,鑒定后證明是辰砂。上述秦安大地灣和河姆渡南北兩地的辰砂使用事例,充分說明我們的祖先已在彩繪陶、木器中使用了辰砂,紅色已成為他們解讀生活、認知自然的一種共識。
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河南靈寶西坡遺址M27墓中,一個大口缸的缸口有朱砂痕跡。湖北枝城市城背溪遺址出土的一件盤形陶器,經X-射線衍射分析,彩繪紅色顏料為辰砂,粉紅色是辰砂和方解石混合物。廣西花山巖畫距今3000余年,考古工作者在畫面中取了4個樣品,均有辰砂。良渚遺址出土的木器紅色涂料中的顏料是辰砂。距今4000余年的河南偃師二里頭宮殿遺址中,發現有用辰砂繪制花紋的彩繪陶片,還發現3個坑中貯藏大量辰砂,同時出土的龍紋陶器內壁涂了辰砂,其量之大證明公元前2000年時那里使用辰砂之盛況。由此可見,辰砂不僅是為了讓甲骨上的文字醒目,主要還是古人在生活的各個場景表現出對紅色賦予的特殊吉祥寓意。
在綿延幾千年的時間里,無論每一片甲骨“涂朱”,還是馬家窯、大地灣、河姆渡、仰韶遺址、紅山文化和三星堆遺址,都可以尋蹤中華民族對紅色的崇尚。辰砂也不再是單純意義的化學物質,在經歷文明的鍛造后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血脈的崇拜色,也是中國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民族色彩。
(作者系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科普作家)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