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2月18日北京時間23:00,2022卡塔爾世界杯阿根廷隊對法國隊的決賽之戰打響,上半場第22分鐘,阿根廷隊邊鋒迪瑪利亞帶球闖入禁區被法國隊后衛登貝萊拉倒獲點球,梅西主罰成功打破僵局。點球大戰決勝負時,又是梅西首罰點球得分,為阿根廷隊最終戰勝法國隊、奪取大力神杯立下汗馬功勞。要知道,18天前,阿根廷對陣波蘭那場決定小組出線權的生死大戰,梅西在上半場比分0:0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可是罰丟過一粒點球啊!看來,即使是像梅西這樣的足球巨星,主罰點球也不可能百罰百中??梢姡P點球頗有學問,值得好好研究。
點球,因罰球點距球門線12碼(10.9728米),又稱“十二碼球”,它是在除守門員之外無其他人防守情況下主罰隊員直接射門的一種特殊得分手段。點球通常因以下兩種情況判罰或執行:一是在罰球區的防守方隊員故意犯規,判由進攻方隊員在十二碼點踢直接任意球,即罰點球;二是必須決出勝負的比賽在加時賽結束后仍為平局,則可用互踢點球來決定輸贏。
點球源自北愛爾蘭一位名叫威廉·馬克盧姆球員的奇思妙想,據說這位老兄曾在國內一家名為米福特·埃弗頓的足球俱樂部效力。1890年,在參加北愛爾蘭足球錦標賽期間,目睹防守隊員用野蠻動作破壞進攻球員射門,后衛用手阻擋皮球入網,守門員撂倒“單刀赴會”的前鋒等有違體育道德現象,裁判只能判罰任意球了事,馬克盧姆遂產生了用罰點球以示公平的想法,并書面上報北愛爾蘭足協。沒想到,他的建議竟被采納,國際足聯1892年隨后將其列入規則,并于1905年完善了點球規則條文。
實際上,罰點球時,主罰者的壓力要遠遠大于守門員。因為在球迷看來,罰球點離球門那么近,打門的球速又那么高,守門員守不住理所當然,而主罰者罰不進則“罪不可恕”。因此,主罰點球時,罰球者往往會背負很大的心理負擔。英格蘭傳奇前鋒阿蘭·希勒曾講述過自己罰點球前的難受心境:“罰球時你的身體會很緊張,心跳似乎比平時快了100倍。無論你賽前練過多少次,在那一刻,一切球藝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p>
除了心理因素外,影響點球質量的因素還有體力。12月5日,亞洲黑馬日本隊與歐洲勁旅克羅地亞隊的淘汰賽最后是靠點球決出勝負,日本隊的南野拓實、三笘薰和吉田麻也主罰的點球全部被對方門將撲出。這三位日本球員主罰點球均告失利,最大的可能就是體力透支導致踢球動作變形,否則,憑日本人的細膩腳法、頑強意志和求勝欲望,斷不至于三人踢出的點球都那么綿軟,既無角度也沒速度。
相對而言,點球是最容易得分的破門方式,因此,有關如何主罰成功的中外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有研究表明,如果把球門截面平均分成類似于九宮格的9個區域,主罰球員眼中的球門右上角則是主罰點球成功率最高的區域;據統計,在歷屆世界杯點球大戰中,射向這個區域的點球88%都成功了。但是,這種“打死角”的主罰點球行為還是很冒險的,因為主罰者必須腳法精準,稍一偏離就可能擊中門柱或射出門外。
點球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職業球員踢點球的平均時速為110千米,守門員不可能看到球踢出后再去飛身撲出,很大程度是賭主罰者可能射門的方向。因此,點球又是主罰者與守門員之間的一場心理與智力的博弈,既是主罰者對射向球門某一方向的選擇,也是守門員撲往哪個方向的選擇。2006德國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德國隊對陣阿根廷隊,日耳曼人最后是靠點球大戰4∶2贏球晉級。罰點球前,德國隊守門員教練安德烈亞斯·科普克交給門將萊曼一張神秘紙條,據說上面寫的是每一個阿根廷球員的罰球習慣。據此,萊曼神勇地撲出了阿根廷隊員的兩粒點球。
當然,如果罰球方教練知道對方已經研究透了本隊球員的罰球套路,他也可以賭一把,讓所有主罰者反其道而踢之,沒準也能收到奇效。正因存在那么多的變數,點球才顯得如此刺激,如此有魅力,觀賞點球大戰才那么激動人心,那么令人期待。這真是:“莫道點球套路多,主罰貴在靜心磨;輸贏還要憑球技,神鬼難擋世界波。”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