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供圖
最早結識雪蓮,是在《書劍恩仇錄》中:“海碗般大的奇花,花瓣碧綠,四周都是積雪,白中映碧,加上夕陽金光映照,嬌艷華美,奇麗萬狀”。“二十余丈外都能聞到它芬芳馥郁、幽幽甜香”。金庸筆下,雪蓮驚艷絕美,當它和香香公主喀絲麗一同現身,天地為之失色,美艷不可方物。男主角陳家洛冒死攀上懸崖,只為采摘到它……
畢竟是小說,多了極致的夸張和煽情,和現實里的雪蓮有很大不同。倒是清人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用寥寥數字,就勾勒出了雪蓮的生境、外形和性格,比較接地氣:“大寒之地積雪,春夏不散,雪間有草,類荷花獨莖,婷婷雪間可愛”。
雪蓮,其實是高山雪域花卉的統稱,光是名字里含雪蓮二字的植物,就有幾十種。我國有40多種雪蓮,多分布在新疆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等地,四川巴朗山也有少量分布。新疆雪蓮、綿頭雪蓮、水母雪蓮、雪兔子、三指雪兔子等,都是雪蓮,它們生長在人跡罕至的高山雪域或流石灘上,是植物中耐寒堅韌的典范。零度左右發芽,3到5攝氏度時開始生長,幼苗可抵御零下21攝氏度的低溫。一年中,可供生長的時間,只有兩個多月。
雪蓮大多相貌平平。如大伙熟知的天山雪蓮,好多人覺得它就像一朵打開了的包心菜,和小說中的嬌艷華美不沾邊。大部分雪蓮開花時散發出濃郁的氣味,但不一定芬芳怡人,一些雪蓮的味道甚至刺鼻嗆人。雪蓮清楚,自己只要迎合傳粉昆蟲的口味就夠了,至于人類,最好不要招惹他們,離他們越遠越好。
身處高寒地帶的雪蓮,在御寒保暖方面,也是下足功夫的。通常被人誤認為是花蕊的紫色半球體,其實是花朵,具體點說,是球形花序。一個球形花序上,集中居住了上百朵小花。花序的周圍,攏著十多瓣玉白色或淡綠色的半透明膜質苞片,一個個小溫室似的,抵御寒風的同時,也讓部分陽光透射進去。莖葉上長著厚厚的茸毛,甚至花瓣上也密生茸毛,全身上下,好像裹著一床毛毯,既御寒保溫,減少水分的流失,又能反射掉高山上強烈的陽光輻射。
對于人類來說,冰雪中傲然綻放的雪蓮,它的精神疆域更為寬廣。雪蓮的產地空氣稀薄,氣候奇寒,幾乎終年積雪,一般植物難以駐足。唯雪蓮立足雪域,開花結果,是執著、剛毅、堅韌不拔的強者。
這些年,雪蓮被人們津津樂道,被貪婪者荼毒,更多源于它們是傳說中的仙草、神藥。國人對雪蓮的了解,大多來自于武俠劇。雪蓮,總是在主角生命攸關的緊要關頭現身——受了刀傷、劍傷、鈍器傷,采雪蓮吃;內力和功夫想即刻驟增,吃雪蓮……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買賣。據媒體報道,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天山海拔1800米左右的地方,就可以采到雪蓮,當時全疆雪蓮面積大約為5000萬畝。而現在,在海拔3000米雪線之下,根本找不到雪蓮的芳蹤,全疆雪蓮面積退化到不足1000畝。而自然條件下,雪蓮種子繁殖的成活率低,并且人工繁育艱難。雪蓮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籽,至少需要3到5年的時間。
瀕臨滅頂之災的雪蓮,已經被列為國家二級瀕危植物。如果再不制止神化雪蓮,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濫采濫挖,雪蓮遲早會離我們而去。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