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胃腸、膽胰病區) 周丹)
幽門螺旋桿菌定義: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蘭氏陰性桿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果您長期感覺胃部不適、胃脹、胃酸、口腔異味,可能是感染了HP?,F代醫學研究表明,HP是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慢性活動性胃炎的罪魁禍首,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胃癌第一類致癌原,約90%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和70%~80%的胃潰瘍存在HP感染;約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
感染HP后,會出現哪些癥狀?
兒童感染HP又會有哪些癥狀呢?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胃隱痛不適,伴有反酸,惡心,嘔吐,腹脹,燒心,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癥狀。
HP是一慢性感染源,進入體內后主要定居在胃粘膜,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導致不同的臨床后果,研究證實:兒童如果感染了HP,可無任何癥狀,但有的患兒會出現反復發作性腹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缺鐵性貧血、黑便、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有些患兒還伴有體重減輕、生長遲緩或抵抗力降低等表現。
1、侵入性的檢測方法:
指依賴胃鏡取材的檢測方法。包括組織學檢測、細菌培養、快速尿素酶實驗、分子生物學方法等,通過胃鏡鉗取胃黏膜組織,進行切片、染色的方法。由于幽門螺桿菌主要定植在胃竇部,通常在胃竇處取材。組織學檢測方法能診斷98%的幽門螺桿菌感染。
2、非侵入性的檢測方法:
包括血清學檢測(主要用于流行病學調查,不作為現癥感染的診斷方法)、糞便抗原檢測(準確性與呼氣試驗相似,但需收集糞便,在成年人中接受度有限)、13C/14C呼氣實驗(是臨床上最受推薦的診斷方法)。
3、細菌培養:
幽門螺桿菌的生長條件為37℃,微需氧,對營養要求很高,一般需3-5天才可以形成菌落,多用于科研。在臨床中,不規則治療后、膽汁反流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及胃癌患者的胃內環境已不適合幽門螺桿菌定植,可因胃黏膜內幽門螺桿菌的量減少而出現快速尿素酶及呼氣實驗假陰性的現象,此時可采用細菌培養的方法,該方法也可用于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后的藥敏實驗。
HP感染對人體有何危害?
HP具有很強的活性與繁殖能力,其危害有:
感染其他健康人口(家庭聚集性)
--破壞胃的正常結構及功能(100%)
--導致胃酸減少或缺乏(25%)
增加腸道感染的機會
減少人體對鐵質及維生素B12的吸收
--慢性胃炎(70%~90%)
--發展成消化性潰瘍及潰瘍綜合癥
--發展成胃腺癌(1%~3%)
--發展成為胃淋巴癌
--發展成為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
HP是否會傳染?
HP不僅會傳染,而且有家族聚集現象。主要途徑是口腔傳播。飲用受污染的水,感染HP的人與家人的密切接觸、共餐,幼兒園、學校里兒童、學生之間的接觸及吃路邊攤位的不潔食品等,均可引起HP的傳播。由于HP具有強傳染性,陽性患者治療同時請攜同家人一并檢查HP,共同治療以保證最好的根除效果。
呼氣試驗適用癥:
消化不良初診者、復診者、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活動性胃炎、胃竇炎、胃粘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惡性瘤等需根除HP的患者、預防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者、拒絕胃鏡檢查者(除非疑診胃癌時才進行胃鏡活檢)、長期使用NSAID(非甾體抗炎藥)類藥物者、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健康體檢
請注意:檢測前2周必須停用抗胃酸分泌藥,檢測前4周內服用鉍劑、抗生素(有抗菌作用的中藥),將抑制HP生長,檢查結果易出現假陰性。
HP感染者行根除治療的指征:
消化性潰瘍(不論是否活動和有無并發癥史)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早期胃癌接受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或胃次全切術者
有胃癌家族史
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
幽門螺桿菌胃炎
胃增生性息肉
HP相關性消化不良
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
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
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維生素B12缺乏
證實HP感染(無根除治療抗衡因素)
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
主要靠抗幽門螺旋桿菌藥物進行治療。由于大多數抗菌藥物在胃內酸性環境中活性降低,導致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易根除。目前尚無單一藥物能有效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單藥效果差且容易誘發耐藥。臨床上最常用的是聯合療法:抑制胃酸分泌藥、抗菌藥物或起協同作用的膠體鉍劑聯合應用根治幽門螺旋桿菌,連續服用一個療程(一般為14天),治療結束后4~6周進行復查。
預防: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盡量做到定時定量、易消化、細軟食物,忌辛辣食物等原則。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幽門螺桿菌傳染力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
為了更好的避免再次感染,盡量進行飲食調理,實施分餐制度,以免發生二次傳染、三次傳染的現象。
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所排除的嘔吐物、糞便要得到及時的清理,應盡量做到消毒。
勤洗手,手上細菌是最多的,平時家長一定要督促小孩多用肥皂洗手,可以有效避免幽門螺桿菌通過手部進入口中。
注意口腔衛生、防止病從口入,就是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預防胃病與胃癌的重要措施。不少嬰幼兒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與大人口對口喂食有關,所以這種口對口喂食的習慣一定要根除。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