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1日,第十三屆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雅舉辦,百余位防災減災專家學者齊聚雅安,圍繞“提升綜合減災能力,保障高質量發展”主題開展交流討論,研究謀劃推進自然災害防治的思路和舉措,為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現代化建設建言獻策。
只有把“工作做在前頭”,才能把“安全留在后頭”。蘆山縣蘆陽鎮第二小學(以下簡稱:蘆陽二小)成為專家學者們考察調研雅安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站。作為“4·20”蘆山強烈地震后異址重建學校,蘆陽二小的設計融入先進的防災減災理念,所有建筑按8度抗震設計,且具備應急避難場所功能,在國內學校屬首創。
目前,該校成功創建“四川省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校”“國家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校”。
(資料圖片)
活動多樣 突出科普實效
近日,記者來到蘆陽二小。大門左側有一塊“應急疏散場所”的指示標牌,學校相關負責人指著校門口的學校應急避難所應急功能平面圖,介紹學校內的應急設施布局:“你看這里,應急安置區、應急功能區、應急通道、消防救難通道這些設施組成了地震應急避難所,能安置200人。另外,學校還有應急供水系統、應急供電系統、應急廣播系統、應急供電系統等。”
據介紹,學校教學樓均為二層,每棟建筑均設計雙應急逃生通道,每棟建筑間設計連廊鏈接,利于應急快速逃生。底層教學樓前設計寬大草坪,二樓的閱覽室前有向地面空曠地滑行的快速逃生滑道。應急樓道設計寬度達到3.5米,確保學生逃生時不易發生踩踏。學校堅持與社區共存的理念,在規劃設計當初就把學校作為社區和城區的應急避難場所進行設計規劃。室外的操場設計了超高桿燈,用于應急照明。
這樣的抗震設防及應急附屬設施設備,在國內的學校屬于首創。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生活、學習,不再為突如其來的地震感到恐懼。學校設置了多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宣傳欄,定期更新,為師生普及有關知識。在校內道路、校內樓道以及樓梯等場所,設置和安裝了規范的應急避險場地及緊急疏散路線指示標志,確保師生逃生疏散過程中得到明確指示。
值得一提的是,校內還安裝了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可提供地震烈度速報以及地震預警服務,能讓師生及時了解到地震預警信息。倘若遇到較強烈度的地震,發布終端就會提前響起專用警笛聲。
長遠謀劃 完善工作制度
“鈴鈴鈴!”
近日,蘆陽二小的警報突然拉響。
“危險來了!全部人迅速撤離!”聽到警報后,師生們迅速響應,各樓層的疏散指導員立即到位,有序引導師生快速疏散。
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引下,彎著腰、抱著頭、排著隊,有序跑步下樓,沿著指定的疏散路線,分別從不同場所撤離到安全地帶。隨后,各班班長清點人數,并上報到現場總指揮。整個疏散過程安全、迅速、有序,全體師生皆安全疏散。
這是蘆陽二小開展的一次應急疏散演練。
硬件條件滿足后,實戰才是關鍵。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必須從娃娃抓起。學校成立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任副組長,其他行政人員和各科室負責人員為成員。把防震減災的學習、宣傳、教育工作列入學校工作計劃,利用學校宣傳欄、活動室、紅領巾廣播站、黑板報等對學生進行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的形成、防護等知識進行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氛圍。
作為國家級防震減災示范校,學校將防震減災工作列入專題教育工作計劃,要求班主任結合班會和組織活動等,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地震應急措施和自救互救知識,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知識。通過結合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全國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學校利用專題講座、主題班會以及各學科教育等多種形式,普及防震減災等安全知識,切實提高廣大師生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以及抵御、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
“學校將充分發揮省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繃緊安全教育這根弦,全面構建和諧平安校園。”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還將進一步發揮示范表率作用,通過“小手拉大手”、家校共育的形式,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開展家庭應急疏散演練,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合力,為孩子創設一個平安、有序的成長環境。
轉載自雅安日報
雅安日報全媒體記者:石雨川
編輯:邵也蘋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