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科普 | 保護歷史鎮區空間格局,留住鄉愁與記憶!沙灣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公示

發布時間:2022-02-18 14:58:07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近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保護規劃(2019~2035年)》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上進行征求意見公示。沙灣是廣州市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和環境協調區三個層次。

沙灣古鎮是聞名的嶺南文化古鎮

保護歷史鎮區空間格局

留住鄉愁與記憶

沙灣位于廣州市番禺區中部

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沙灣文化資源豐富

廣東音樂、沙灣飄色等

多項民間藝術別具特色

傳統街巷和嶺南建筑

是居民居息所在地

更蘊含著了悠遠的鄉愁與記憶

本次保護規劃的規劃范圍在沙灣范圍總面積為37.45平方公里。保護規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和環境協調區三個層次:

核心保護范圍包括中心片、三槐里片和沙坑片三個片區,總面積為42.43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經述路與青云大道交界處,南至桃源路與三桂路交界處,西至福北路,東至青云大道,面積約71.36公頃。

環境協調區北至吉蘿路-岐山北側,西接滴水巖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地,東至岐山東側-青云大道,南至大巷涌,面積約142.78公頃。

其中,核心保護范圍內采取最為嚴格的保護措施,在歷史文化名鎮的核心保護范圍內,除建設必要基礎設施和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不得新建污染環境的設施。

核心保護范圍內

應維持現狀建筑高度不變

在高度控制方面,保護規劃提出,核心保護范圍內應維持現狀建筑高度不變,新建或擴建的建構筑物的建筑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同時應滿足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對周邊建筑高度的要求,鼓勵采用坡屋頂。

建設控制地帶內維持現狀建筑高度不變,新建或擴建的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同時應滿足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保護規劃對其周邊建筑高度的要求,以及古鎮視廊、街景、對景等對建筑高度的要求。環境協調區內現狀山體、水系、基本農田等非建設區域嚴格按照相關規劃及用地管理規定執行。

其他主要區域新建或擴建的建筑高度宜控制在30米以下,同時應滿足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對周邊建筑的高度要求,以及青蘿嶂山體景觀、古鎮視廊、街景、對景等對建筑高度的其他要求。

保護各個重要節點

到文塔片區的視線廊道

街巷管控方面,控制包括安寧西街、安寧東街、羅山里大街、忠心里大街、三槐里大街、文溪里大街、青蘿大街等歷史鎮區主要街巷的沿街建筑的高度。新建、擴建的臨街建筑的立面檐口高度不能超過7米,二層可以采用退臺,建筑高度不超過12米。與保護對象(包括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等)的直接相鄰、臨近或省相對的臨街建筑在整治改造時,建筑檐口需要遵守保護建筑的檐口高度。

視廊管控方面,保護文塔至青蘿嶂、文屋山、土地崗等山體的眺望景觀。視線控制范圍內嚴禁建設對景觀保護有負面影響的建筑或構筑物。

規劃要求,保護沙灣歷史鎮區各個重要節點到文塔片區的視線廊道。保護留耕堂和文塔等重要節點到周邊文屋山、土地崗、青蘿嶂等山體的視線走廊。重點保護留耕堂與水綠山青閣文塔之間的視線通廊。

視線廊道內建筑除滿足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高度控制要求外,不能遮擋互視通廊。保護文塔眺望沙灣歷史鎮區北面的文座山、土地崗的景觀視廊。

保護青蘿嶂等山體前的建筑高度和形態,營造“前低后高”的臨山建筑形態,保護山體的景觀天際線,打造和諧優美的建筑風貌。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本推文內容不涉及任何商業廣告,如有廣告鏈接跳轉,為微信公眾號后臺自動鏈入,與“番禺科普”欄目無關。】

來源?| 廣州番禺發布

番禺區融媒體記者:林志敏

通訊員:幸琦昕

編輯 |?賴? ?勝

標簽: 建筑高度 環境協調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