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蛋雞大產業,謝謝這些學生們給我們普及這么多的蛋雞養殖學問。”新影養雞場農戶張新夫妻二人對返鄉大學生的科技助農實踐贊嘆不已。
今年寒假,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畜’勢待法——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和規模化經營科普先鋒”團隊的14名隊員利用春節返鄉機會,回到各自家鄉,在遼寧省鞍山市騰鰲鎮南草溝村、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重慶市潼南區、湖北省、貴州省等地進行生產情況調研、開展技術科普服務等系列實踐活動,打通科技服農的“最后一公里”。
實地調研,讓數據為家鄉說話
團隊堅信實踐出真知,前期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實地考察、面對面訪談等了解調研地的畜禽養殖基本情況,按照標準化養殖技術普及程度、養殖規模大小等分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鴨、豬、肉雞、蛋雞等畜禽養殖場和散養戶進行深入的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和規模化經營科普現狀調研。
在調研石麟鎮生豬養殖場時,面對多種能叫出名字的儀器設備,動物科學專業的大三學生呂勁宬由衷地感嘆:“搞調研,既可以深化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又可以通過親身實踐豐富生產經驗。”
隊員們白天實踐,晚上及時交流分享經驗和收獲。團隊成員何苗將四川南充肉雞散養戶的生產情況同遼寧鞍山的規模化養雞場進行比較發現,散養戶們往往采用的是粗放型的經驗型養殖方式,缺少科技設備的支撐,對糞污的處理不規范,亟須推進標準化畜禽養殖科普工作,中小型養殖場、養殖合作社標準化養殖技術普及程度略高,但仍需在關鍵生產環節給予科學技術指導。最終,14人6地7天的鄉村之行形成了多篇書面調研報告,為后續更加具有針對性科普服務和技術指導奠定了基礎。
技術科普,一片赤誠獻給田園
針對各養殖戶、養殖場等在規模化養殖及標準化生產方面的不足,團隊成員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參閱《圖解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系列叢書》,進行了系統的技術科普和指導,成員們還紛紛留下個人聯系方式,與養殖單位達成了“1+1”定向服務意向,以便提供長期技術咨詢服務。
針對新影養雞場雞舍現代化建設的標準硬件設施配備問題,連欣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為了保證防暑降溫功能完備,可以配有風扇;需要時嚴格將公、母雞分欄;雞舍門口,按規定應該設有消毒踏池,旁備有更換鞋……”“農大的學生,好樣的!”農戶張新夫妻二人為科普服務的成員們豎起了大拇指。
“謝謝”是團隊成員在服務過程中聽到的最多的兩個字。有的養殖戶緊緊握住隊員的雙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的將家里的柑橘塞在隊員的手中,直言“孩子辛苦了”。回想起科普服務的種種經歷,重慶分隊成員李晨表示:“盡管科普工作困難重重,但是收到養殖戶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真誠的感謝和滿意的微笑,我的科普信念更加堅定。”
科技講堂,讓科技成果普惠三農
畜禽規模化養殖和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養殖單位在了解到團隊正在進行標準化養殖技術科普工作后,紛紛致電成員“取經”。于是,團隊立即向學校畜禽養殖專家尋求幫助,開設線上科技講堂。通過對生豬、蛋雞、肉雞、水禽、肉牛等的標準化生產技術進行分期系統講解,讓養殖戶、生產一線農技人員、養殖場老板等結合自身所需,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充電。目前已開展了2期培訓,共計500余人參與了線上學習。
團隊成員何浩榮博士表示:“接下來,我們會聯合政府、企業、公益組織等機構,完善培訓課程體系,暢通服務渠道,搭建技術指導服務站,讓我校的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地方。”(王波)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