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當代年輕人
有三大煩惱:
脫發、沒錢、家族群里有謠言
“飯后喝酸奶消食”
“喝粥能養胃”
“有些食物相克不能一起吃”
……
這些“養生建議”
大家是不是都耳熟能詳?
然而,今天要告訴你:
有許多你認為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實有“坑”!
下面這些常見的“健康謠言”
一定要收藏好哦~
健康飲食篇
01
飯后喝酸奶消食
真相:不能消食,還會增加熱量
很多人以為飯后喝酸奶或乳酸菌飲料能消食健胃,但事實上,吃飽之后再喝,助消化作用不大。而且,酸奶因含有蛋白質等成分,同樣需要在胃中進行初步消化,會增加胃腸負擔,還會增加額外熱量。
可以把酸奶當作一餐的部分,或者兩餐之間的加餐,而不是明明吃飽了還要再來一杯。
02
喝雜糧粉更健康
真相:吃五谷雜糧,越少加工越好
將五谷雜糧磨成粉末或者打成米糊食用,雜糧從大顆粒變成小顆粒,更易消化吸收,但慢性病患者要格外注意。比如糖尿病人,過量食用雜糧粉容易造成血糖迅速升高。
此外,因為五谷雜糧都含有微量的脂肪,打成粉之后,和空氣中的氧氣接觸面積大大增加,非常容易氧化,不僅營養價值有所降低,還會產生一些對健康不利的物質。
建議盡量多吃五谷雜糧,越少加工越好。
03
清淡飲食就是要吃素、少吃肉
真相:要口味清淡
對于“三高”患者來說,醫生都會建議清淡飲食,但并不意味著就是吃素,魚、肉、蛋、奶一口都不吃。
清淡飲食標準是少油、少鹽、少糖。“葷”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也是B族維生素和重要微量元素的來源。比如,魚、蝦和禽類去皮后的肉都屬于高蛋白、低脂肪肉類,很適合“三高”人群食用。
04
喝粥能養胃
真相:胃功能“用進廢退”
大概是因為白粥看著清淡,且常被煮成軟爛好消化的樣子,所以它被貼上了“養胃”的標簽。
但胃不好和養胃是兩個很寬泛的概念,里面涉及到的細枝末節也錯綜復雜。因此,喝粥到底養不養胃,并沒有確定的唯一的答案。
如果你說的胃不舒服,是指胃動力不足、胃酸分泌少引起的食欲下降、消化不良這種胃部不適,那么喝點白粥有助于胃酸分泌,又容易消化。
但如果是指胃酸過多或反流引起的胃痛、反酸等胃部不適,那總喝白粥反而會雪上加霜。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主任醫師令狐恩強2018年在一活動上談到,胃功能有“用進廢退”的特點,長期吃易消化的食物,胃的消化能力就會退化變差。
05
湯煮得越久越營養、越美味
真相:湯煲得太久,更易誘發痛風
人們常說喝湯養生,而且湯要慢慢熬,熬得越濃,營養越高。
其實,湯的營養和煲湯時間沒關系,湯只要煲一會就已經有鮮味了。而且有研究發現,湯熬的時間越長,味道越鮮美,其中的核苷酸含量也越來越高。引起痛風的嘌呤就是核苷酸代謝的最終產物,也就是說,湯熬的時間越長,誘發痛風的危險也越高。
很多人認為煲湯最最有營養的東西都在湯里,這也是錯誤的。正確的喝湯方法是,湯加上材料一起吃。
06
有些食物不能一起吃
真相:食物相克理論不存在
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否則容易結石;維生素C和海鮮不能同吃,否則會中毒……“食物相克理論”應該是流傳最廣的養生謠言之一。
現在告訴你,沒有理論解釋,沒有實驗證據,沒有臨床實驗積累,這個東西是不可靠的。
食物相克并沒有科學依據。一些人在吃了所謂的“相克食物”后確實出現身體不適,這通常是由于季節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變質等因素引起的,與“食物相克”無關。
生活方式篇
01
睡前喝點酒助眠
真相:會擾亂整個睡眠狀態
酒精表面上似乎對睡眠有益,實際上卻可能干擾睡眠,擾亂整個睡眠狀態。
酒精最初有可能會縮短入睡時間,然而酒精的作用逐漸消失后,隨之而來的是頻繁的覺醒,使睡眠質量下降。
如果睡眠規律性地遭受睡前飲酒的干擾,尤其是長期干擾,健康和諸如學習、記憶等神經認知功能也將受到顯著傷害。
02
睡前喝牛奶有助睡眠
真相:作用微乎其微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助眠作用微弱。
牛奶中的α-乳白蛋白中含有5.3%的色氨酸,它可在體內合成5-羥色氨酸,進一步代謝為褪黑素,參與睡眠調節。
但是牛奶中的色氨酸含量很少,進入人體到達大腦的含量就更低,因此助眠作用微弱。
03
睡純硬板床護腰
真相:硬板床護腰,但不是睡硬木板
睡有一定硬度的床可消除負重和體重對椎間盤的壓力,有利于腰痛癥狀緩解。
但如果直接睡硬木板,不能配合人體脊椎的正常曲線,腰部得不到支撐,就會出現腰酸背痛等癥狀。床板上要墊3~5厘米的軟墊。
04
周末可以補補覺
真相:平時熬夜周末難補
平時加班熬夜,指望周末可以補回睡眠,這種想法是片面的。長期剝奪睡眠,會造成體力透支、免疫力下降,體質越來越差。同時,睡眠過長,腦細胞就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養分,這就是周末睡多了反而感覺很疲倦的原因。
05
“春捂秋凍”身體好
真相:因人而異、適度而行
春捂秋凍是古人對養生的總結,雖然有增強體質的作用,但要因人而異、貴在適度。
對于老人、兒童、月經期及妊娠期的婦女以及患有慢性病如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等的人群,不適宜秋凍,同時還需要根據天氣變化適當增減衣物避免感冒。
即使適合秋凍也要護住頭部、肚臍、后背、肩膀和雙腳這幾個重要部位。因此需要根據自身習慣適當“春捂秋凍”強體質。
醫療健康篇
01
吃維生素C能防感冒
真相:并不能防治感冒
“維生素C能防治感冒”的說法流傳甚廣,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吃維生素C防不了感冒。
有研究發現,平時服用維生素C,并不能防治感冒,感冒了再服用維生素C,也基本不能縮短病程或者緩解癥狀。
但平時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確實可增強抗病能力。
02
按摩頸椎能治頸椎病
真相:不可隨意按摩
頸椎病是常見病,雖然大力按摩,患者在短時間內會感覺比較舒服,但癥狀很快又會出現,還會加速頸椎病的發展。
按摩不當會破壞頸椎穩定性,加速椎間盤的退變突出,使頸脊髓受到更嚴重的壓迫。患者頸部不適如果一直不緩解,就應盡快去正規醫院,不可隨意按摩。
03
換季輸液能通血管
真相:這種方法害人不淺
這種方法害人不淺,不僅沒有用,搞不好還“要人命”。
導致卒中的高危因素有很多,自己盲目輸液,就好比打仗拿錯了武器,反倒容易送命。
再說“輸液通栓”。說是那些活血化瘀的注射劑能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腦血栓……看似鮮活有道理,實則沒有科學依據。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出現對腦卒中后每年定期輸液和不輸液進行科學的臨床對比研究。
輸液反而可能會引起心衰、藥物過敏反應等情況,誘發或加重疾病。
04
孩子發燒捂汗退熱好得快
真相:更易導致嚴重疾病
感冒后用被子捂著發汗,對一般人尤其對寶寶是不適合的。
因為寶寶四肢供血不足,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神經很容易發生紊亂,如果被包裹過嚴,反而無法散熱,同時導致脫水、代謝性酸中毒,更嚴重的還會引起腦缺氧。
臨床上有一種專屬于兒童的疾病——“蒙被綜合征”,就是把寶寶錯誤包裹引起的嚴重疾病。患兒處于發熱期,尤其要注意應當散熱,不能捂。
趕緊把這條推送轉發到
“相親相愛一家人”
大家一起學知識吧~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