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健康科普】走路時多做這個動作,身體更強壯,還能防癡呆!

發布時間:2022-02-28 05:13:50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俗話說:“人老先從腿上老”,雙腿作為人體重要的支撐結構,站立、行走、跳躍等活動都離不開它。

不過,如果您認為腿的作用只有這些,那就大錯特錯了!

腿是人體“第二個心臟”

對于人體來說,血液運行需要依賴動脈和靜脈。

動脈運行,心臟推動作用最重要;對靜脈來說,肌肉收縮產生的壓力是血流動力之一。

而我們腿部的靜脈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

把小腿照顧好,就等于在身體下部加了一個“泵”,可助心臟一臂之力。

而且人的小腿上還分布著60多個穴位,足三陽經、足三陰經這六條重要經絡也從小腿經過,是人體重要的交通要道,維護著氣血的上行下行。

為何衰老起于腿?

人老后,腿部和大腦間指令的準確性和傳導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輕時那么默契。

而且,從出生到離世,腿每時每刻都在工作,如果不注意保護,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其實,腿部的衰老很早就可能表現出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證明你該“練腿”了:

腿腳不靈便了;

干點活就腰酸腿疼;

走路變慢;

雙腿一側發涼;

抽筋次數增多;

腫脹;

靜脈曲張;

髖膝關節疼痛。

腿疼要查4種病

1.腰椎間盤突出癥(骨科):疼痛特點為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外側至跟部或足背感覺麻木或疼痛。

2.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科):疼痛特點為關節部位腫脹、疼痛,痛處不固定,有時這個關節痛,有時另外一個關節痛。

3.下肢動脈狹窄閉塞(血管外科):多發生在三高患者身上,步行一段時間后感覺腿疼,需要休息才能緩解,步行后再次出現腿疼。

4.靜脈曲張(血管外科):對于已經出現下肢靜脈曲張的人來說,如果出現下肢腫脹疼痛,可能是靜脈血栓,要咨詢血管外科。

大步走路,練腿又健腦

在所有的腿部鍛煉中,走路是最簡單易行的鍛煉方法。

要知道,人在步行時會調動全身60%~70%的肌群,還需要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肌肉骨骼等多個系統支持和配合。

而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協同研究員谷口優團隊的一項研究發現:大步走路的人,身體更優秀!

01

大腦更健康

大步行走能刺激腦與腳之間的神經傳導,有助于活化大腦。

02

增加肌肉力量

大步走路時,大腿、小腿肌肉及脊背部肌肉等小步走路時不太常用的肌肉能更加頻繁使用,得到充分鍛煉。

03

提升心肺功能

相比小步走路,大步走路時運動強度更高,使血液循環更好,還可增加進入肺臟的空氣量,使營養和氧氣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

04

使血管有彈性

大步走增加了肌肉的收縮與伸展,可良性刺激血管,借此增加血管彈性。

05

讓心情變好

大步走路時,背部會自然挺直,視線也會自然抬高。這樣的姿勢改變能給人年輕有活力的印象,也會讓心情變好,更加積極正向。

06

跌倒風險低

步行能力是腰腿強度的體現,腰腿強健的人,走路步子更穩,平衡性也會更高,比較不容易跌倒。

步伐多大才是“大步”?

想達到健步走的養生效果,理想步幅≈身高×0.45,如160厘米身高的人合理步幅為72厘米左右。

不過,即使你目前的步幅沒有達標,也不用焦慮,只要提醒自己步伐比現在大一點,多1~3公分都是種進步。

養腿4要點

標簽: 靜脈曲張 血管外科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