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今施行 中小學每年應組織學生參觀科普場館

發布時間:2022-03-01 13:27:31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新民晚報訊(記者?馬亞寧)“上海將科學素質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建立健全課內教育和課外教育銜接機制。”今天,《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提出中小學每年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博物館、對外開放的實驗室等場所,鼓勵學生參加科普興趣小組、科技競賽、科普夏(冬)令營等科學實踐和科技研學活動。

據中國科協發布的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上海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24.30%,繼續位列全國第一,已接近歐美等發達國家公民科學素質水平。

近年來,上海在科普工作協調機制、科普資源開發利用、科普品牌建設等方面開展了有益探索,形成了較為有效的工作機制,對推動上海科普工作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公民科學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渴望共同參與科普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如何平衡針對不同人群的科普供給,特別是“雙減”之下,如何更好地激發青少年等重點群體的科普好奇心,滿足多元化的科普需求,加強科普專業隊伍建設,《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從制度層面多措并舉。

例如,《條例》第六條指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科普事業。支持和引導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公益性科普活動。支持、培育和推動科普產業發展。”又如,《條例》第十二條指出,“中小學校應當配備科技總輔導員和必要的科技教師團隊,開設科普課程,并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每年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博物館、對外開放的實驗室等場所”。

在科普設施方面,上海已基本形成數量充足、類型多樣、功能齊全的科普設施框架體系,科普教育基地超過300家。特別是,“三館合一”機制下的上海科技館作為本市重要的綜合性科普場館,正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與市教育部門聯動,積極發揮科普示范功能,探索搭建中小學科學教育互動平臺。

上海科技館黨委書記王蓮華曾指出,要使得科學普及真正與科技創新一道成為創新發展的兩翼,必須加強高端科普人才隊伍建設。一流的科普場館加上一流的科普人才,才能煥發出源源不斷的科普吸引力。

目前我國專職科普工作者數量不足,缺乏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端科普專業性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在上海,由于評價體系不適配,入選國家或上海市人才計劃的高端科普人才幾乎沒有。此次,《條例》提出上海支持開展科普理論與實踐研究,將科普人才納入科技創新人才培育計劃,加強高端科普人才建設。這一條款的設立,有助于鼓勵科普人才像科研人才一樣,獲得人才計劃支持。

標簽: 科技創新 科學技術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