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全國政協委員張頤武:建議鼓勵專家學者在短視頻平臺開展科普教育

發布時間:2022-03-04 15:42:05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近年來,短視頻、直播分別以體量輕巧、互動性強的特征,風靡各年齡段網民群體。短視頻、直播平臺的優質知識內容供給也日益充分,形成“知識普惠”效應。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北京市委會副主委、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接受上游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建議鼓勵各領域專家、學者在短視頻平臺開展科普,另外,除傳統“開學第一課”等專題欄目外,可在國家層面設立“自然科學周”“人文科學周”“傳統文化月”等。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北京市委會副主委、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圖片來源/長江網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一家短視頻平臺的知識視頻累計播放量超6.6萬億、點贊量超1462億、評論量超100億、分享量超83億,大眾通過短視頻平臺進行知識獲取成為常態。2021年1月至10月,清華大學在該平臺開設公開直播課384場,北京大學開設509場,即網民平均每天可享受一場以上“名校大課”。

同時,傳統文化內容廣受短視頻、直播觀眾歡迎。以“李子柒”“只露聲音的宮殿君”“上戲419女團”等一批青年文化傳播者為代表,“國風田園”、古建筑、傳統戲劇等內容屢屢“破圈”,助力培育青少年及大眾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與文化自信。截至2021年11月,僅該平臺曲藝類主播平均每天開播3719場,收入同比增長232%。

張頤武發現,伴隨短視頻、直播平臺內容體量逐年躍升,大眾用戶發布的內容相對缺乏權威度、可信度。一些優秀學者不斷進入平臺,帶來優質甚至“爆款”內容,但優秀專業的創作者在總體用戶中的比率仍有限,使短視頻、直播平臺內容池平均水準有待提升。優質知識文化內容傳播工作缺少統籌。知識文化內容的新媒體普及傳播工作尚未鏈條化、系統化,傳播者往往“各自為政”,缺少聯動。

張頤武認為,近年來,我國文化知識領域體系不斷吸納高學歷、海歸人才,且青年從業者多具備網感,應將這一已有人才優勢有效吸納為新媒體知識普及工作的人才庫,提升優質知識傳播者在網的絕對數量。他建議舉辦新媒體知識傳播技能培訓,充分鼓勵各領域專家、學者在短視頻平臺開展科普。

張頤武指出,除傳統“開學第一課”等專題欄目外,可在國家層面設立“自然科學周”“人文科學周”“傳統文化月”等,一方面可加強某一專業領域內的專家聯動;另一方面可邀請名校名師開課直播,通過網絡傳遞到優質師資缺失的地帶。近年來,鄉村學生、留守兒童的手機持有率走高,這也能夠促進鄉村教育的發展。

張頤武認為,允許、支持科教文藝工作者利用短視頻及直播平臺合理創收,激勵優質內容促進優質知識與傳統文化傳播,需要高素質人才承擔重任。以適當物質條件調動人才積極性,能夠有效支撐這項工作的發展。

上游新聞記者 李洪鵬

標簽: 傳統文化 直播平臺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