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杜燕飛)“核能作為清潔低碳能源,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核工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設立國家“核科學日”,加強核科普工作,為我國核工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受訪者供圖王壽君表示,1955年國家作出了建立和發展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部署,我國核工業從此開啟了創業歷程。以1958年9月27日我國第一座實驗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以下簡稱“一堆一器”)正式移交生產為代表,我國核工業逐步發展壯大。
“‘一堆一器’為我國‘兩彈一艇’成功研制作出了貢獻,是我國核科技發展的象征,其蘊藏的豐富精神和文化內涵具有紀念意義。王壽君說,建議將每年的9月27日設立為國家“核科學日”,并以此為起點,普及核能知識,讓公眾了解核、認識核、接受核,來激發青少年喜愛核科學的熱情,激勵核事業工作者,推動我國核事業的發展。
在核能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進程中,王壽君認為,可以推動高溫堆與高耗能企業耦合發展。目前,高耗能企業面臨緊迫的碳約束。
“高耗能企業的用能需求主要集中在電、熱、氫等方面,一臺60萬千瓦的高溫堆年發電量可達40億千瓦時以上,且電力供應穩定。”王壽君表示,當前高溫堆出口溫度達到700-750℃,可以通過汽輪機抽汽,實現熱電聯產,用于100-400℃不同參數的工業和民用供熱、供汽市場。
因此,王壽君建議,可以將高溫堆為石化、鋼鐵等高耗能企業綜合供能、供汽的示范項目列為國家科技專項,開展相關應用研究和實踐工作。加大力度推動相關企業協作,以穩定的零碳能源支撐高耗能企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