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婦幼科普 | 寶爸寶媽,四招讓你輕松帶娃

發布時間:2022-03-10 18:44:56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實習記者 顧言午 通訊員 楊晶)回應性照護是一種積極的育兒方式,是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措施,是保護兒童免受傷害、識別和抵抗疾病,并幫助兒童學習以及建立信任和良好社會關系的基礎。本期《家庭教育專家說》由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童梅玲主任與家長朋友們分享,如何觀察兒童需求并給予恰當的回應,逐步建立良好的早期親子關系。

回應性照護,指的是在養育過程中,照護者要關注和觀察嬰幼兒通過其動作、表情、聲音發出的信號并能解讀其需求,并能對嬰幼兒發出的信號及時恰當地回應。

做好回應性照護的關鍵點:

1、了解孩子的自身特點,建立良好的早期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是指兒童與其主要撫養人(主要是父母)之間的交往關系。它是嬰幼兒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社會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可給孩子帶來心理的安全感,支持孩子不斷探索、學習,使他們在情感、社交和認知方面良好發展,茁壯成長。無條件地重視和接納孩子,無論他有怎樣的氣質、性格或行為表現,都要在意他、關心他。要求照護者在孩子面前既坦誠又講道理,并且總是鼓勵他們,肯花時間根據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環境分別做出回應。通過在與孩子玩耍、交流和贊賞過程中幫助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2、用心陪伴孩子,敏感觀察兒童的需求

嬰幼兒會通過動作、面部表情、聲音或手勢發出信號,表達自己的生理、心理需求,照護者要在平時照料孩子過程中,用心觀察并敏感了解嬰幼兒發出的信號,并能正確解讀其行為線索、解釋其需求。例如,照護者需要去觀察孩子眼睛看著哪里,手指著哪里,臉部表情,其他肢體動作以及嘴里說了什么。通過不斷觀察積累經驗,照護者可以明白孩子的興趣或需求所在。

3、及時恰當地回應孩子,并給予肯定和鼓勵

照護者在能夠敏感地讀懂孩子的需求的基礎上,就要對孩子的需求及時做出恰當的回應。恰當回應不僅具有及時性還應具有合理性,即養育者所作出的反饋應符合兒童年齡、心理發展特點及環境需求,不能一味只是滿足。并且要根據孩子的需求的調整自己的行動,去適應孩子。當孩子給予回應時,照護者可以通過微笑、動作、語言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

4、積極與孩子互動與溝通

互動與溝通是人與人、人與環境交互作用過程。日常的生活環境是嬰幼兒與照護者產生溝通和互動的最主要場所,當嬰幼兒與照護者共同關注一件物品、參與一件事情時,溝通和互動就自然發生了。照護者的溝通行為被嬰幼兒所理解時,他們可以繼續發出信號,并予以回應,維持互動。孩子良好的互動和溝通可以幫助照護者更好地進行回應性照護,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也幫助孩子將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專家小貼士?

用心觀察并敏感了解兒童的需求,及時恰當地回應孩子并給予肯定和鼓勵,肯花時間陪伴孩子,帶給他們充分的安全感。這樣,在與孩子玩耍、交流和贊賞過程中,逐漸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標簽: 親子關系 社會關系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