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健康科普】“炎癥”是癌的先遣將!六分之一的癌癥與它有關!逃不過去的人很危險~

發布時間:2022-03-12 22:11:50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炎癥”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咽炎、腸炎、牙周炎、毛囊炎,甚至是肝炎、胃炎、肺炎、膽囊炎、胰腺炎……

通常情況下,炎癥是機體對外來刺激的一種正常防御反應,對于癥狀較輕的炎癥,治療起來可能并沒有那么復雜。

因此,很多人對炎癥的出現不以為然,想著打針吃藥就能解決的都是小病。

不過,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炎癥一旦失控,對人體的傷害并不亞于腫瘤!

一“炎“不合就生大病

此前,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世界上1/6的癌癥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

這些感染便是老百姓俗稱的“炎癥”。

簡單說,炎癥有時會是癌癥的幫兇,是可能引起癌癥因素之一;而有時,炎癥是癌癥的伴隨現象。

從小小的發炎到大病,甚至發展到癌癥,在這期間,我們的身體究竟會歷經些什么呢?

01

精神抑郁

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炎癥會誘發情緒低落、食欲不佳、睡眠質量差等抑郁癥狀。

02

危及心血管

血管中脂肪斑塊的形成會引發慢性炎癥,吸收白細胞,進而形成血栓,最終導致心臟病發作。

03

引發糖尿病

體重的增加、肥胖,多表現為血脂、血糖的增加。

一旦脂肪增多,會分泌更多的炎癥因子,使得免疫系統異常活躍,導致脂類的代謝異常,進而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指數。

04

損傷骨骼

若是炎癥發生在骨關節,會出現疼痛與僵硬感。

有時,炎癥也會損傷骨骼,因為炎癥會阻止人體吸收鈣、維生素D等構建骨骼的營養素。

05

誘發癌癥

病毒感染是誘發癌癥的一大原因。

醫學界已明確,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有關。

另有研究表明,肝癌與肝炎病毒有關,鼻炎癌與皰疹病毒感染有關,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6招減少“炎癥”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防患于未然,減少炎癥帶來的不良反應!

01

抗炎飲食

多吃蔬菜與水果,果蔬的抗炎功效最佳,建議每天攝入4~5份蔬果,每份80克。

相反,甜食、高脂食物、油炸食物、加工肉制品中富含飽和脂肪酸,會加重炎癥,應該少吃。

02

每天喝2000毫升的水

對于健康人群來說,多喝水可以增加人體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因子。降低炎癥的活躍程度,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

03

每天鍛煉20分鐘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每天進行2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抗炎作用。

因為,肌肉收縮時能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和分子量較小的肌動蛋白,這些物質進入血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全身的炎癥反應。

04

學會減壓

應減少憤怒、憂郁、悲傷的情緒,并在心態上保持平和。用樂觀積極的方式來平衡身體免疫系統的穩定。

05

注意防護

不要長時間暴露在化學品、二手煙、空氣污染的環境之下。

在霧霾天的時候,應該減少戶外活動的頻次,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06

保證充足的睡眠

高質量的睡眠是人體加油站,長期缺乏睡眠,機體免疫力會下降,容易遭受病菌侵襲,引發炎癥。

標簽: 免疫系統 病毒感染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