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22年“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座談近日在北京舉行。在主題為“肺癌新進展 科普向未來”專場座談上,胸外科、營養科、腫瘤科等領域專家就肺癌防治相關話題探討交流,展望肺癌未來診療新策略。
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是降低癌癥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圓桌座談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修益以肺癌為例,介紹了“三早”(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對癌癥防治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通過胸部CT篩查,輔以人工智能技術、生物技術、液體活檢、肺癌抗體七項和基因檢測等手段,能夠幫助我們鎖定哪些肺部小結節可能是早期肺癌,并及時進行干預或治療。”
支修益說:“在提升肺癌早期篩查技術手段的同時,也要制定相應的診療規范,推進多學科診療(MDT)。在引入國外好的經驗做法基礎上,也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此外,還要聯合多方力量,建立肺癌早診基地、早期科普教育基地等,通過多渠道宣傳,讓老百姓提升疾病認知和健康素養。”
近年來關于肺癌多學科診療的討論與實施備受關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趙軍介紹,目前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遠程會診中心覆蓋了全國上百家醫院,并達成協作共識,包括多學科診療模式以及在線教育等。“當遇到一些疑難病例時,我們會發起多學科聯合會診。為了節約醫療資源,首診醫生會將醫療需求進行排列組合,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等科室專家便會加入,集中對病例情況進行討論,共同制定診療方案。”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多學科會診、互聯網遠程會診的推廣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同時,由于目前各地區醫療資源不均衡,針對腫瘤治療也會出現某些學科短板。我建議一些非專科醫院、基層醫院的醫生要進一步提升多學科診療意識,不斷優化醫療服務質量,為患者爭取最佳治療機會。”趙軍說。
營養是人體生長發育、疾病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康復中基本且重要的物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石漢平介紹,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于2020年發布的《中國常見惡性腫瘤患者營養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腫瘤患者中重度營養不良者達26.1%,中度營養不良者占32.1%,輕度營養不良者占22.2%,只有19.6%的患者無營養不良,有八成的腫瘤患者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石漢平提到,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比較高,是由于腫瘤本身會消耗患者自身營養,且手術、放療和化療會對患者營養攝入造成一定的影響。腫瘤患者也存在一定的營養認知誤區,導致不敢進食或選擇錯誤、不對癥的食物。他建議,腫瘤患者要關注營養攝入,要將營養理解為治療手段,而且是腫瘤患者的一線治療,保證多種營養攝入,控制飲食總量,在治療過程中選擇特醫食品和營養保健食品,以補充日常飲食的不足。
(中國抗癌協會2021中國肺癌新進展年度盤點)
座談現場發布了“中國抗癌協會2021中國肺癌新進展年度盤點”,多位專家分析了國際疫情防控為胸部CT普及和肺癌機會性篩查帶來的機遇,呼吁關注肺小結節規范化診療對當前肺癌診療進展和多學科綜合診療的模式進行了探討。專家提到肺癌可防可治,要做好科普宣傳工作,讓肺癌防治知識走進公眾視線。
(啟動儀式現場)
為了進一步挖掘胸外科醫生典型和模范進行展示,激勵廣大醫務人員修醫德、行仁術,用優質的醫療服務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營造社會尊醫重衛的氛圍,座談現場舉辦了“2022年人民好醫生(胸外科)專科行動計劃啟動儀式暨專家委員會聘任儀式”,并為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支修益教授頒發聘書。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