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一般于每年公歷3月19~22日交節,
今年的春分是3月20日。
那么,
你知道什么是春分,
春分又有哪些氣候變化和物候現象嗎?
今天,
讓小金花帶你來了解一下!
風雷送暖入中春,
桃柳著裝日日新。
赤道金陽直射面,
白天黑夜兩均分。
——左河水《七絕春分》
一、節名含義
“春分”的“分”,含義是一半、一分為二,也是晝夜平分、寒暑平衡。另外,春分也有平分春季的含義,傳統上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所以春分在古時又被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二、天文現象
春分當天,太陽黃經達0°,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春分以后,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開始長于黑夜,南半球與之相反。
三、氣象變化
春分時節,中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位于華南地區的防城港,也已春暖花開,萬木爭春。
四、物候現象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一候玄鳥至。春分時節北方天氣變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飛回北方,又開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發聲。雖說驚蟄有雷聲,可是真正多雨的時節是在春分,這個時候天氣轉暖,雨水增多,空氣潮濕,于是有二候“雷乃生”。??
三候始電。春分節氣后,雷鳴電閃,降雨增多,伴隨著雷聲,人們可以看見從云間凌空劈下的閃電。
五、傳統習俗
(一)放風箏
古詩有云:“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春分時節,氣溫回暖,微風飄蕩,正是踏青放風箏的最好季節。在民間,人們認為放風箏可以祈福、驅邪,如今大家更是借放風箏表達一種美好期盼。
(二)吃春菜
春菜,顧名思義,是春天的蔬菜。春分是長養的時令,百草叢生,野菜遍地。我國有個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一般為五種:香椿芽、菠菜、豆芽、春筍、韭菜。古人認為,在春分時節吃春菜,有養生與開運的效果,能夠保佑一家人身體健康,所以這個習俗就慢慢傳承了下來。
(三)立蛋
我國民間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相傳在春分這天正好是陰陽平衡之日,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立蛋的玩法十分簡單,需要挑選一個光滑勻稱并且沒有冷藏過的雞蛋,放在桌子上憑耐心將其豎起即可。
標簽: 身體健康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