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少年三部曲》,鄭軍著,金城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
編創手記
我經常介紹科幻經典,但很少談自己的作品,主要是因為它們不夠新,與我反感的舊科幻之間沒拉開距離。直到這套《科學少年三部曲》出版,我才覺得有毛遂自薦的價值。
什么是舊科幻?一言以蔽之——舊人擺弄新家伙。作品里面的高科技足夠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卻非常陳舊。能達到20世紀水平就算不錯,很多人物都像中世紀的遺老遺少。
舊科幻的創作者們不在乎這些。在他們看來,飛船中宇航員和馬背上的牛仔在人性上沒有本質區別,這不是現實。過去幾個世紀科學革命的最大成果,不是造就了多少新知識和新技術,而是造就了一代新人,他們不會再認同祖輩的三觀。
《科學少年三部曲》彼此獨立,又上承下繼,組成完整的故事。第一部《弗林效應》來自我在2005年發表的一個短篇,以及2009年發表的一個中篇。新作保留兩篇原作中的基本故事線,在主題上進行了大幅升華。本集主旨在于提出問題:面對更聰明的后代,社會有沒有做好準備?
20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弗林總結出一個現象,每代人智力測驗的平均分都有明顯提高,以至于不得不經常提升測驗難度,這就是弗林效應。它是通過西方國家智力測驗的結果得出的結論,其實中國也基本如此。80年代我讀心理學專業時用的智商測驗題,今天的孩子很容易得到120分,而理論上的平均分是100。
有人認為這并不奇怪,不過是今天的孩子更會答題;有人認為現在的物質條件更好,能開發以前開發不出來的潛在智力;也有人認為人類確實正在加速進化,兩千年前的人如果活在今天,可能平均都算輕度智障者。
《弗林效應》沒有分析這個現象的原因,只是把它當成客觀現實,提出進一步的問題: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既然下一代更聰明,他們遵循的倫理道德應該比前人更高還是更低?小說中有13歲的犯罪團伙主犯,有12歲的恐怖集團首領。這些人設看上去很科幻,然而,他們都有現實原型。今天的孩子如果僅止步于更聰明,他們的破壞力也會遠大于前代兒童。
后兩部作品開始回答這個問題,更聰明的新人類需要怎樣的教育體系?
在《標準9》當中,我寫了10個天才少年。寫這一集時,我腦子里在回想80年代認識的一名中學生。他比我大一個月,小學讀《四書五經》,初中讀《資本論》。講起話來頭頭是道,比我們同齡人明顯成熟。為什么讀這些書?他自己的回答就是教材很幼稚,不適合他這種層次的人。
這位朋友后來泯然眾人,所以這里不提他的名字。不過我覺得那不是他的問題,是當時的學校根本沒準備好接受這類天才。
《科學少年三部曲》提供了全新角度,《標準9》里面這群孩子,他們要學更多的東西,但他們樂此不疲,因為更高的智力很像更大的胃口。
《我的時代》進一步拓寬視野,對象從一個實驗班發展到一個國家。我給這群孩子的人設是“00后”,網絡上還有一個類似的名詞叫作“Z世代”,范圍是“95后”,大同小異。這群孩子完全不同于前代。他們的預期壽命能到一百歲,大學生只是起步點,人均消耗能源都會比我們擴大數倍到十幾倍。
總之,他們需要的舞臺遠比我們寬廣。他們會創立自己的時代,而不僅僅是繼承我們這個時代。以后,我還要寫一個屬于他們的新系列,每個孩子寫一個故事,講他們的未來。
不光是教育,今天的一切在他們眼里都會陳舊。其中也包括文學藝術,包括科幻。這些年我經常向新一代推薦科幻經典。他們讀了小說,看了電影,然后聳聳肩,“就是這些嗎?”
《科學少年三部曲》是寫給一代新人的新科幻。它對標的不再是經典科幻,而是盧梭的《愛彌爾》,一部偉大的教育小說。希望讀者能在這個三部曲里面獲得類似的收益。如果沒得到那么多,要怪我沒能把握好這個主題。
(作者系中國作協科幻文學委員會委員,科幻作家,中國未來研究會常務理事)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