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雙“十佳”出爐 快來Pick這些蓉城科普“新星”

發布時間:2022-03-30 14:17:11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節氣”里藏著古代高科技?北京冬奧會上有哪些“黑科技”?成都街頭隨處可見的銀杏竟屬于珍稀瀕危種群?

3月29日,2022年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決賽(成人組)在四川大學國家雙創示范基地舉行。通過四分鐘的講解,選手們激烈角逐,為公眾帶來科學“大餐”的同時,也讓科學普及生根發芽,轉化為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決賽除自主命題講解外,增設規定命題講解環節,涉及碳達峰碳中和、大運與我、海綿城市、智慧綠道等熱點話題。通過選手們的生動解讀與詮釋,不僅加深了公眾對這些主題的認識和理解,更展現了具有成都特質的城市新場景、生活新體驗、科學新視角。

比賽現場

爭當科普少年

童言稚語帶來生動科普show

全民科學素質培養的黃金期在青少年時期,少年強則科技強,科技強則中國強。在3月28日舉行的青少年組決賽上,來自成都市實驗小學、成都市棕北小學、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等單位的20位選手一一登場,借助影視動畫、多媒體和實物道具等手段,配合詼諧幽默的語言,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秀”。

喜愛看動畫片、喜歡探索、愛做小實驗的董政,來自成都市石室聯合中學蜀華分校。以動畫片《名偵探柯南》中的一起事件入手,董政在現場進行了實驗演示,用這樣生動有趣的形式分享了他眼中的“有趣空氣”,講解了伯努利原理。

“飛機能夠飛上天,噴霧器能夠噴灑液體,燃氣和汽油發動機能夠正常工作和運行,這背后都是運用到了伯努利原理。”董政說,正是這些有趣的科學小實驗,讓自己明白了許多道理,未來,也希望繼續探究科學的奧秘,探索有趣的世界。

“‘雙碳’是指碳達峰與碳中和。碳達峰就像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爬山,爬到峰頂后就往山下去;碳中和就好像‘消消樂’,運用植樹造林等方式抵消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都江堰市永豐小學的尚晴在抽到與“雙碳”有關的規定命題時,用活潑有趣的語言講述了她眼中的“雙碳”。

助力實現“雙碳”,小學生們能做什么?尚晴也現場“支招”——作為小學生,應該節約糧食,踐行“光盤行動”,做到隨手關水、隨手關電,助力綠色低碳、美麗中國建設。

領略科學之美

專業科學知識快速GET

在3月29日舉行的成年組決賽上,來自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成都市氣象學會等單位的20位選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帶來了精彩的專業科學知識講解,涉及主題十分廣泛。

助力防災減災,科普先行。如今建筑越修越高,如何為高層建筑加上“保險絲”?作為防災減災科普達人,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王欽分享了可以應用在高層建筑中的消能減震技術——阻尼器。

“別看阻尼器的原理非常簡單,但它在航空、航天、汽車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在高層建筑抗震減災中,也堪稱防震‘神器’。不僅實用,它還具有可更換、成本低的優勢。”在王欽看來,這就是科學的魅力,“把科技之劍變為科學之犁,可以開墾屬于我們的最美新天地。”

今年6月,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行。愛成都、迎大運,在成都博物館講解員黃文心眼中,大運會不僅將帶來精彩絕倫的賽事,更能感受充滿科技創新的中國智慧,“比如,全球首顆以賽事命名的衛星——‘大運號’AI衛星就已成功發射,將為成都大運會提供豐富的衛星服務。”

與此同時,成都大運會不僅是全球青年展示青春魅力的舞臺,也是一次深入了解成都歷史文化的好機會。黃文心表示,她也希望發揮自己的本職優勢,在成都大運會上講述成都歷史、傳播天府文化,讓更多人了解成都這座充滿魅力的世界名城。

頒獎現場

播種科學的種子

助力科普之翼騰飛

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如果把科技創新喻為“通天塔”,科學普及則是“塔基”。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的舉行不僅能夠讓公眾通過大賽開闊眼界,更重要的是能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傳承科學精神,營造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科普氛圍。

今年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吸引到172名選手報名,大賽參賽選手學歷、比賽規模及參與人數均創新高。來自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講解員張瀅玉獲得了成人組“一等獎”,在比賽結束后,她直言很幸運也很感激,“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比賽,很感謝科普講解大賽提供的舞臺。事實上,對各個年齡層的人群來說,科普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可以為我們帶來美好生活。未來,也歡迎大家來到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我非常樂意給大家科普成都燦爛的古蜀文化。”

“我們的選手都很有自信,都有自己獨特的風采!”在參加完青少年組決賽后,作為評委的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謝鋒表示,此次參賽選手自主選擇的題材非常廣泛,既有如基因組計劃的前沿技術介紹,也有如疫苗、綠道等時下熱點分享,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科學問題,通過努力去學習背后的知識,最終再利用多種形式科普分享給大家,這個過程對培養科學思維十分有價值,“希望通過科普講解大賽的持續舉辦,讓更多人參與其中。”

唱響科普“雙城記”,開拓協同合作“新局面”。

評委之一的重慶科普基地聯合會秘書長丁一曾9次組織重慶科普講解大賽。在丁一看來,無論是對成人還是青少年來說,參加科普講解大賽對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極大幫助。下一步,如何持續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科普協同合作?丁一建議可以從推動兩地科普基地資源共享、科普活動共辦等入手,以優質科普資源和內容服務兩地公眾,營造科普創新氛圍,“去年,在重慶我們舉辦了2021成渝地區科普創新發展論壇,今年,我們將努力推動論壇在成都舉辦。”

保障比賽順利進行,這背后也離不開科普志愿者的付出。在決賽現場的志愿者隊伍中,不僅有川大高分子材料專業博士二年級的學生,還有從事閃送的快遞小哥。“我平時喜歡逛博物館,對電子科技非常感興趣,看到比賽招募志愿者,我就立馬報名了。作為一名閃送員,我的工作時間比較自由,白天做志愿者,晚上可以再去工作。能為比賽服務,我感到非常驕傲。”志愿者黃航開心地說。

最終,本次大賽產生成人組“2022年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10名、青少年組“2022年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10名,最具人氣獎2名(成人組、青少年組各1名)。他們是(排名不分先后)——

成人組一等獎

張瀅玉、汪玲、劉建軍、宋艷、黃文心、吳昕、王欽、潘佳、何珊、李夢梅

青少年組一等獎

董政、彭楊曦、尚晴、宋澤謙、陳姿涵、張嘉瑞、易成城、朱海桐、王一安、周梓溪

最具人氣獎

王一安、陳智英

標簽: 科技創新 金沙遺址博物館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