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指就能逛遍“博物館”,在家就能線上知道那些“真相”……疫情居家期間,上海自然博物館(上??萍拣^分館)一樣能“云逛展”,“指尖博物館”、“科普紀錄片”等線上科普活動,讓大家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也能遨游在科學的海洋,品嘗到科普的大餐。
青年報記者 劉晶晶
小區里的野“菜”別去采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指尖博物館”給大家科普了諸多長在小區里的“野菜”,也告訴大家:千萬不要盲目跟著別人挖野菜,如果認不清這些植物就吃,很有可能會中毒!
在小區里,能找到的長在我們身邊的“硬核”野菜可不少。比如就有大家都熟悉的薺菜。薺菜味道鮮美,不但可以包餛飩,還可以做春卷。除了味美之外,薺菜還富含11種氨基酸和各類營養元素,全草可入藥,具有利尿、止血、清熱、明目、消積的功效??诟小I養價值、藥用價值都倍兒棒,小區內隨處可見,絕對是春天野菜的天選。
此外,特別受上海人歡迎的還有草頭、馬蘭頭,酒香草頭。馬蘭頭拌香干可都是上海的特色名菜。受到孩子喜愛的蒲公英不但是制造浪漫的好工具,其實也可以是款美食,蒲公英鮮嫩的莖、葉和花都可以食用,或炒或拌或煨湯。
專家也告訴大家,要特別注意那些有明顯毒性特征的植物,千萬不能食用。這一類植物,主要集中在大戟科,像澤漆、地錦、斑地錦等,如果誤食輕則眩暈、嘔吐,嚴重時危及生命。專家也提醒大家,即使是小區的野菜,大家也不要去采摘,維護社區綠化人人有責。“要特別強調的是,小區綠化帶多是打了藥和除草劑的,采食安全無法保證,認識下野草就好啦?!?/p>
朋友圈里賞花“看門道”
陽光正好,花兒正艷,陽臺、小區里也可以“云賞花”,如果不僅僅是“看看熱鬧”,還能“看看門道”,是不是更棒!
這個季節,正是玉蘭花盛開時節。最本土的經典款玉蘭當屬白玉蘭,它們常在早春的一片新綠中開出大輪花朵,滿樹芳香,花枝生長的層疊章法襯托著玉蘭的婀娜姿態,清雅而驚艷。你或許不知道,它的花草結構被稱之為“皮草搭舞裙”,這也是區分其他玉蘭種類的關鍵知識點——玉蘭的9片花瓣,像舞女的裙子,3片一輪,分3輪錯落排列。雄蕊和雌蕊被花瓣包裹其中,眾多雄蕊簇擁在綠色雌蕊柱下方。而未開放時,有褐色皮草大衣般的苞片保護花蕾。
能成為上海市花,白玉蘭也過五關斬六將,在1983年市花評選活動的市民投票中“艷壓”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鵑幾位候選花,于1986年當選了魔都市花。其實,大家票選出的白玉蘭,并不適合在上海生長。是經過植物專家的“白玉蘭改造工作”,才讓玉蘭花開遍申城。知道這些“偏門知識”,朋友圈曬圖是不是更有底氣啦?
城市中的鳥兒有哪些?
賞完花,跟著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專家們還能看動物。據了解,在自博館“我們一起野”春天特輯中,“云游”剛建成的崇明新村鄉麋鹿野放棲息地不在話下,更可跟著自博館的何鑫博士登錄“指尖博物館”,尋找城市中鳥兒的身影。
何鑫已經做了長達10余年的鳥類調查,在他的鏡頭下,鳥兒們如此可愛靈動,世界也因為它們的存在,更為豐富多姿。你或許不知道,如今的蘇州河至南京一帶蘆葦叢生,曾經野鳥眾多,被當時的英國人稱之為Park,正所謂自然公園之意。今天繁華的靜安寺一帶也曾是荒草叢生的自然濕地,據文獻記載每年有數萬野鴨來此越冬。
上海其實是鳥類喜愛的棲息地。截至2021年初,上海地區記錄到的鳥類種類數達到22目79科245屬508種,其種類占到中國鳥類種類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城市里又能找到哪些保護鳥類呢? 何鑫博士介紹說,在上海,白頭鵯等伴人物種的種群增長趨勢明顯,白頭鵯、麻雀、烏鶇、珠頸斑鳩逐漸成為上海城市公園綠地最為常見的四種野生鳥類。除此之外,在綠地林地中,還能找到棕背伯勞、八哥、灰喜鵲、喜鵲、遠東山雀等林鳥。
水鳥中,每年春秋遷徙季節經上海中轉過境的鸻鷸類和冬季遷來越冬的雁鴨類數量均可達到百萬只的數量級。每年11月至次年3月,100余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鶴會穩定來到崇明東灘越冬。同樣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小天鵝近年來越冬種群數量也穩定上升,在最近的冬季已經上升到800余只。同樣,在長距離遷徙的水鳥中,還有被世界自然物種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的勺嘴鷸、瀕危的小青腳鷸和黑臉琵鷺這樣的代表,每年會在固定的時間在上海地區的沿海灘涂濕地稍作停留。
“如果一座人類城市真的能夠為它的原住民——野生動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間,這將不僅是野生動物的幸事,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表現,更是城市包容力和發展力的體現。”何鑫博士這樣表示。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