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經常刷到一些“養生知識”?偽科學“造謠一張嘴”,卻讓專業人士“辟謠跑斷腿”?健康科普信息良莠不齊,給公眾帶來不小的困擾。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委聯合出臺一份關于建立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的指導意見,有望針對性地“扶正祛邪”。
近日,《科技日報》刊登文章,對5月份流行的假科普真謠言逐一進行盤點?!昂扰D讨掳?,“金針菇含甲醛”,“咀嚼能力強不易患老年癡呆”,“負壓病房會讓患者呼吸困難”,一個個謠言被脫去“科普”外衣,露出荒謬的本來面目。這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公眾對于健康知識的需求日益強烈,許多優質的健康科普作品紛紛面世。但與此同時,也不乏“假科普”混淆視聽。
在微信等網絡社交媒體,就流行一種“假科普”網文。這些文章往往充斥高深晦澀的專業名詞、“重量級”專家解讀、“權威”數據援引,看似是在進行科普教育,實則說法毫無科學依據,不值一辯。比如,所謂“負壓病房會讓患者呼吸困難”的說法,僅僅是從字面意思理解“負壓病房”,純屬望文生義。事實上,負壓病房的氣壓和常規大氣壓之間壓差很小,雖然空氣只能進行單向流動,但普通人根本難以察覺,也不會感到任何不適。
健康“假科普”之所以泛濫,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吸引眼球,賺取流量。一些“假科普”文章專門選擇公眾關心的話題,蹭熱點、搭便車,提高閱讀量和點擊率。二是販賣焦慮,兜售產品。許多“假科普”網文都出自醫藥公司的營銷團隊、廣告公司的專業寫手,開頭“科普范兒”十足,話鋒一轉,便瞄準了熱衷于養生或者病急亂投醫的老年人,大肆推銷某種藥品或者醫療器械。
健康“假科普”,不僅傳播虛假信息,給公眾帶來常識性錯誤,還可能對患者造成誤導,延誤治療時機。此次國家衛健委等部委出臺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增加權威健康科普知識供給,擴大健康科普知識的傳播覆蓋面。除了以科學權威的宣傳占領科普陣地,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和辨別能力外,更需要通過真監管遏制“假科普”。
一方面,加強監測,及時刪除虛假健康信息,對屢犯不改的自媒體予以約談、封號。對于傳播范圍廣、對公眾健康危害大的虛假信息,要組織專家進行澄清和糾正。另一方面,對于“假科普”式虛假廣告,必須依法嚴懲。只有嚴打“假科普”廣告成為常態,一些企業才不敢拿科普當幌子,忽悠消費者。
(資料圖片)
張濤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