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而美妙的尼科巴鳩 。? Silvain de Munck / Flickr
(資料圖片)
提到鴿子,很多人會馬上想到原鴿()--—— 被人類長期馴養后成了家鴿。這些“惱人”的家伙在城市公園里覓食、在雕像上拉屎,有時即使是最熱情、最有愛心的愛鳥人士,也很難覺得它們很有趣。但和我們認知有偏差的是,Columba livia原鴿并不是唯一的一種鴿子。
“在雕像上拉屎”的元兇 →
??Gabor Dosa
全世界有約350種鴿子,它們屬于鳩[jiū]鴿科,生活在沙漠、稀樹草原和熱帶雨林等各種各樣的棲息地里。它們有的一生都在樹冠中度過,另一些則大多時間生活在陸地上。有些鴿子在多個大陸都可以看到,而有些則只生活在太平洋的單個島嶼上。從粉色到彩虹色,它們有像萬花筒那樣多種奇異的色彩。
很多種類的鴿子都有很酷的外形,因此,很難說哪種最受歡迎。但我們還是盡力挑選10種我們最喜愛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鴿子介紹給您。
尼科巴鳩
Caloenas nicobarica
印度-太平洋小島嶼
? scratch-media / Flickr
尼科巴鳩美妙絕倫。它們的脖子上長著一圈夸張的羽毛,身上還有彩虹色的羽毛。但真正讓它們聲名鵲起的是:它們是與渡渡鳥關系最近的親戚。
尼科巴鳩生活在印度、東南亞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密克羅尼西亞和所羅門群島近海森林茂密的小島上。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地上尋找種子和果實。與其他鴿子不同的是,尼科巴鳩從一個島飛行到另一個島尋找食物時,往往會一個接一個地排成一列縱隊。科學家推測,它們明亮的白色尾羽在天黑時可以起到反光的作用,幫助它們排在一起飛行。
華麗果鳩
Ptilinopus superbus
澳大利亞、熱帶太平洋
? OzinOH/ Flickr
沒錯,這真的是鳥,雖然我也搞不懂它們身上的那些顏色。華麗果鳩看起來就像是孩子的涂鴉作品:雄性華麗果鳩看上去像洋紅色、焦橙色、藍灰色和綠色的隨機混合,它們腹部有一條深黑色的腰帶。雌性華麗果鳩多為綠色,頭頂有黑色和暗紫色小斑塊。
這種顯眼的鳥類生活在澳大利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和印度尼西亞部分地區的熱帶森林中。它們在樹冠上尋找水果和漿果,盡管顏色鮮艷,但很難被發現。
橙色果鳩
Ptilinopus victor
斐濟
? Aviceda / Wikimedia Commons
這些橙色的小鴿子只在斐濟少數幾個島嶼上可以看到。它們有橄欖綠色的頭部、藍綠色的喙和眼眶。橙色鴿子主要以森林棲息地(尤其是山坡上的原始森林)的小水果為食。鑒于它們數量有限且棲息地偏遠,科學家對這個物種知之甚少。
雉鳩
Otidiphaps nobilis
新幾內亞
? Greg Hume / Wikimedia Commons
它們看起來確實很像野雞和鴿子的雜交種,因此被創造性地命名為“雉鳩”。
這種陸棲鳥類棲息于新幾內亞和近海島嶼的森林中。有4種公認的雉鳩亞種或者說種(這取決于你詢問誰,他們又是如何定義一個物種)。每種雉鳩都有不同的地理區域分布。
新幾內亞沒有真正的野雞,所以這個生態位由這些進化了的鴿子來填補。它們以掉落的果實和種子為食,甚至在地上筑巢。
冠翎巖鳩
Geophaps plumifera
澳大利亞
? Laurie Boyle / Flickr
這些生活在沙漠中的鳥類有非常明顯的特征,它們有高高的尖頂、黃色的眼睛,以及藍灰色、白色和紅色的面部標記。
冠翎巖鳩生活在澳大利亞多巖石的干旱地區。它們經常出現在永久性水源附近,會與其他沙漠鳥類一起成群結隊地喝水。它們也叫刺草地鳩,以刺棘草命名,這種草遍布整個干旱的澳大利亞,生長在尖尖的圓形土堆中。
冠翎巖鳩生命力非常頑強。它們生活的地區降雨量很少,有著低于零點的夜間溫度和全球最高的白天溫度。
冠鳩
Goura sp.
新幾內亞
? Nathan Rupert / Flickr
不要著急炫耀你的帽子,因為冠鳩頭上有最引人注目的羽毛!與其他物種的顏色相比,冠鳩灰色、赤褐色和白色的羽毛并不顯眼,但它們頭部精致的羽毛“王冠”是絕對的亮點,讓人想起聯想到微縮版的孔雀尾巴。
冠鳩有4種,都是新幾內亞特有的。冠鳩居住在陸地上,而且像其他分布在島嶼上的鴿子種類一樣,以種子、水果和蝸牛為食。維多利亞鳳冠鳩是4種冠鳩中體型最大的,可以長到30英寸(約76厘米)長、超過7.5磅(約3.4千克)重,是現存最大的鴿子。
在繁殖季節,雄冠鳩挺起胸膛、揚起翅膀并沖向對方來建立對另一位的支配地位。由于人類獵殺和由伐木造成的棲息地減少,冠鳩的生存正受到威脅。
藍頭鶉鳩
Starnoenas cyanocephala
古巴
Flickr
說到羽毛,美洲的鴿子和它們“舊大陸”親戚比起來往往很不起眼。它們羽毛大多呈現不同深淺的棕色、奶油色、赤褐色、黑色和灰色。除了閃電般的藍色頭部和黑色帶狀喉嚨,藍頭鶉鳩就是如此。
藍頭鶉鳩是Starnoenas屬中唯一的種,該屬由拿破侖一世的侄子、博物學家夏爾·呂西安·波拿巴創造。
藍頭鶉鳩生活在古巴的低地森林和沼澤地區。該物種曾經很常見,但現在非常稀有,由于非法狩獵和棲息地喪失,它們已經從大部分原來的棲息地中消失。
非洲綠鳩
Treron calvus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Bernard DUPONT/ Flickr
第一眼看上去,很容易認為這是一只鸚鵡。
這只看起來傻乎乎的非洲綠鳩有著深橄欖綠色的羽毛,帶有紫色的肩章,還有長春花一樣的背部、毛茸茸的黃色的腿、橙色的喙和腳。它們經常一群群聚集在樹上,像鸚鵡一樣爬來爬去,以水果為食。
在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常可以通過叫聲發現它們,eBird(日常鳥類記錄平臺)將其叫聲描述為由“嗚嗚聲、咔噠聲、口哨聲、咯咯聲和咆哮聲”組成的有趣歌曲。
黑耳果鳩
Ptilinopus marchei
菲律賓
? tebanwuds / Flickr
這種鳥也有像“被人灑了顏料”一樣的羽毛。黑耳果鳩確實有火焰一樣的橙色胸部、粉紅色的腳、粉紅色的頭和粉紅色斑點的翅膀。它們生長在菲律賓最大的島嶼呂宋島的低地雨林中。
紅冠藍鳩
Alectroenas pulcherrimus
塞舌爾群島
? Adrian Scottow / Flickr
紅冠藍鳩也叫塞舌爾藍鳩,發現于馬達加斯加北部的塞舌爾群島。這種鴿子身子是深藍色,頭部和頸部周圍有一圈銀灰色的羽毛,眼睛和前額周圍有醒目的深紅色皮膚。
在求偶時,紅冠藍鳩“在滑翔之前會急速向上飛,然后翅膀僵硬地向下伸展”,然后雄鳥在雌鳥面前鞠躬并咕咕叫。
紅冠藍鳩曾經被當作食物獵殺,到20世紀70年代時,這種鳥變得非常罕見。現在,在各種物種保護工作的措施下,這種鳥類的數量已經恢復,在一些島嶼上很常見。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